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源县

清源县
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清徐县。大业二年 (606) 省入晋阳县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后属太原府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废。1912年复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,改设清徐县。

②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属武荣州。治所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。后属泉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仙游县,并移治今仙游县。

③1925年由开原、铁岭、新宾、海龙、柳河、东丰、西丰等县部分地区析置,属奉天省东边道。治所在八家子 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)。1928年改为清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武周圣历二年(699年)置,治今福建省仙游县西北。属泉州,寻属武荣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仙游县,并移今治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。属并州。大业初省入晋阳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开元十一年(723年)属太原府。五代及宋、金不改。元属冀宁路,明属太原府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省入徐沟县,降为清源乡。1912年由徐沟县清源乡复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清源镇。1915年并入徐沟县,改设县佐。1917年复置。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。(3)旧县名。1925年由兴京、开原、柳河、海龙、铁岭等县析置,治八家镇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)。以清河之源地得名。1929年因与山西省清源县重名,改名清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越

    西汉高帝四年 (前203),南海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,十一年 (前196) 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,高后时自号为南越武帝,都番禺 (今广东广州市)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 “ (佗) 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

  • 鸱之塞

    即倒马关。又名鸿上关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乡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武灵王二十一年 (前305),“攻取丹丘、华阳、鸱之塞”。《集解》 引徐广曰: “鸱,一作鸿。” 《正义》: “本晋鸿上关。

  • 开宁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宋康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地。隋废。

  • 芳蔬园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。《拾遗记》卷9:西晋咸宁四年(278),“立芳蔬园于金墉城东。多种异菜”。

  • 符里 (裹) 窑 (窯) 镇

    一作符复镇,又称符里镇。北宋置,属宣城县。在今安徽芜湖县东裘公河西岸东门渡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二》: “符里镇在县东北五十里。盖即宋之符复镇也。” 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卷12: 符里镇在 “城北五十里,

  • 黄金镇

   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赣州府赣县: “南有长洛巡检司,后迁县西黄金镇。”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。明时置巡检司、税课局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广东省丰顺县中部偏东北、韩江

  • 复 (復) 山

    ①一名阜岩。即今安徽黟县南四十里岩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黟县: 复山 “在县城南三十六里。山甚孤峻,石壁四绝,亦谓之五硠砾。两边皆石坛,中央有沟才五六尺许,水甚悬峻。扪萝挽葛,时有至者。山翠激流,为

  • 高望堡

    在今山西壶关县西七里。唐武德四年(621) 置壶关县于此。贞观十七年 (643) 移今壶关县治。

  • 大蹲山

    即大獒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大蹲山“在县北六十里。高四百仞,周百里。前据潭水,獒形矫首。山半有岩,亦名仙人岩,岩下有白龙潭”。

  • 宁波市

    1927年由鄞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。1931年撤销,并入鄞县。1949年解放后由鄞县城区复置,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。简称甬。在浙江省东北部、杭州湾南岸。面积 9365 平方千米(市辖区 2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