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丘
①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。杜注: “清丘,卫地。在今濮阳县东南。”
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宛丘县: “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。高二丈五尺。古老传云: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,闻汉中有清丘,故遥取为名。”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。《春秋》宣公十二年(前597年):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,即此。
①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。杜注: “清丘,卫地。在今濮阳县东南。”
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宛丘县: “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。高二丈五尺。古老传云: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,闻汉中有清丘,故遥取为名。”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。《春秋》宣公十二年(前597年):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,即此。
西藏古地名。公元7世纪初,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诸小邦,建成吐蕃王朝 (约629—842),定都于逻娑 (藏文意为 “山羊地”),在全境设置四个如(藏文意为 “翼” 或 “部”) 的军政区域,其中,乌如(藏
1948年由枣庄市及陶庄矿区合置,治枣庄镇 (今山东枣庄市)。1950年撤销,并入峄县。
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,东南接徽岭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佛论岭“在西北四十里。高四百五十仞,周四十里。《祥符经》云,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,故名”。
在今甘肃成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 延熙十八年 (255),姜维围狄道城,“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,维郤住钟题”。即此。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萨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黄池郡,乾元元年 (758) 属羁縻萨州。后废。
又名蒲口。清置,属天津县。在今天津市北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93: “同治十一年,在天津县离城三十六里之蒲沟汛地方,俗名蒲口,购买民地五十九亩有奇,建造火药库三座,环以墙濠。又建驻守兵弁兵房。”
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“江达在拉里西南,其三星桥、甲桑桥二水会合之地,乃东西要津。”“江达”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嘎通。1960年与西
又名新仪镇。即今江西南昌县(莲塘镇)西南市汊街。南宋范成大《揽辔录》:乾道癸已(1173)闰正月“九日宿市汊,缘岸居人,烟火相望,有东郊气象”。明设市汊驿及市汊巡司。
即今甘肃岷县南迭藏河,为洮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岷州卫: 叠藏河 “在卫城东门外,源出分水岭,下流入于洮河”。
①即土默特右旗。旗府驻地黑城子(今辽宁北票市东北黑城子)。②即土默特右翼旗。治所在归化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