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滨县

淮滨县

金兴定二年 (1218) 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桃园镇 (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)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置桃园县。


(1)古县名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置于宿迁县桃园镇,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城厢(旧泗阳)。属泗州。元光二年(1223年)废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复置,改名桃园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东南部,东北邻安徽省。属信阳市。面积1208.9平方千米。人口66.3万。辖7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1952年析潢川、固始、息县三县地设淮滨县,属潢州专区。因地处淮河之滨得名。县人民政府驻乌龙集(即今淮滨县城)。1960年撤县,并入息县、固始县。1962年复县,属信阳专区。1969年属信阳地区,1998年属信阳市。地处大别山前岗地、平原和淮河冲积平原区,淮河流经西南边缘和中东部,洪河流经北部边缘,白露河流经东南边缘,闾河流经西部边缘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稻、豆类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等。水产鱼为大宗。工业有卷烟、酿酒、麻纺、编织、机械、造船、板鸭加工等。京九铁路及罗淮、淮商公路在县城交会,淮河淮滨港常年通客、货轮。古迹有西周蒋国故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蔡洲

    又名蔡家泾、蔡家沙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0江宁县: 蔡洲 “在县西十二里,周回五十里。《丹阳记》 云: 吴时客馆在蔡洲上,以舍远使”。《晋书·成帝纪》: 东晋咸和三年 (328)苏

  • 十二关防送千户所

    元至正间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在一泡江之东今云南大姚县境。明洪武中改十二关长官司。

  • 叶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。西晋属南阳国。东晋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废。北魏复置。东魏改属南安郡。北齐为襄州治。北周为南襄城郡治。隋属颍川郡。唐属汝州。金改属裕州。

  • 右扶风

    西汉太初元年(前104)改主爵都尉置,分右内史西半部为其辖区,职掌相当于郡太守。因地属畿铺,故不称郡, 为三辅之一。《汉书·百官表》 注:“扶,助也。风,化也。”治所在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辖境

  • 淯河

    亦名绣江。在今山东章丘市境。北流注入小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章丘县: 淯河在 “县东一里。即绣江也。亦出长白山,合百脉泉及东、西二麻湾泉,西北流,汇为白云湖,北流入小清河”。

  • 连城土司

    即今甘肃永登县西连城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平番县有“连城土司”。同书《土司列传六》:“鲁氏自焘以上,世袭掌印土司指挥使,驻扎庄浪,分守连城。”

  • 棒棰崖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密云县: 棒棰崖,“隆庆元年,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,势甚猖獗,既折墙而出,至棒棰崖迷失道,坠坑死者无算”。即此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明隆庆元年(15

  • 上陌县

    北魏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北周将宛县省入改为上宛县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。属南阳郡。北周并宛县入上陌,改名上宛县。

  • 高窍镇

    即今湖北安陆市南巡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安陆县 “大化镇” 条下: 高窍镇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向有巡司。今革”。

  • 灵觉寺

    明建。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