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涉水
在今山东即墨市南。有二源: 一出莲花山,一出石城山。合流西南入胶州湾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即墨县: “东南有堰,贞观十年,令仇源筑,以防淮涉水。”
在今山东即墨市南。有二源: 一出莲花山,一出石城山。合流西南入胶州湾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即墨县: “东南有堰,贞观十年,令仇源筑,以防淮涉水。”
明置,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1913年降呼兰府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。以呼兰河而得名。《满洲源流考》 卷18: “呼兰,满州语烟洞也。”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呼兰府置,治今黑龙江省哈
即西倾山。亦作鲁察布拉山。在今青海东部、甘肃西南部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西倾山 “番名罗插普喇山,近黄河自东折西北之东岸,绵亘千余里”。
即寻阳驿。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江滨。《清一统志· 九江府》: 浔阳驿 “在德化县东北江滨。宋、元以来皆置城西门外。明万历四十一年改置于此。本朝雍正四年裁”。北宋置,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东北江滨。因浔阳江而得
又名观音寺温泉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六十里南温泉镇南花溪河畔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1: 观音寺温泉在 “县南五十里介石场西。地名温泉塘。塘后有观音寺。源出建禹山,塘周围五丈,水深四尺,性温,浴可疗疾。男
在今安徽淮南市东。清光绪 《寿州志》卷3: 蔡城塘 “在州治东七十里蔡城乡。周二十六里”。
夏至春秋时国。为皋陶之后,偃姓。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。《左传》:文公五年(前622),“楚人灭六”。即此。或作录。夏封国偃姓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禹“封皋陶之
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十里。周回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长洲县:长荡,“府西诸流多汇于此,潴为巨浸。今多为豪民所据,遏水畜鱼,湖流渐狭,又西北达于运河”。
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,为胶济铁路黄台车站。有津浦铁路支线通此。
明代西藏地名。明置列思麻万户府,其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,治所在列麦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