淩县
秦置。西汉初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 “淩水所出”,因名。元鼎四年 (前113) 改为泗水国,封常山宪王子商为王,都此。东汉复为淩县,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永嘉后废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北六塘河南岸。属东海郡。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年)封常山宪王子商为泗水王,都此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年)国除,以县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永嘉后废。
秦置。西汉初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 “淩水所出”,因名。元鼎四年 (前113) 改为泗水国,封常山宪王子商为王,都此。东汉复为淩县,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永嘉后废。
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北六塘河南岸。属东海郡。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年)封常山宪王子商为泗水王,都此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年)国除,以县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永嘉后废。
亦作竹下铺。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竹峰乡。明嘉靖《宁国县志》卷2《铺舍》:竹下铺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清同治《宁国县志》铺递:西南路“杨维铺十里至竹峰铺”。
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 升府谷镇置,为府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府谷县境。次年迁至留得人堡(今陕西府谷县城)。元属葭州。清属榆林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东北端,东隔黄河与山
在今江苏沛县东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沛县: 射箭台 “明成祖驻师时所筑也”。
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。《海国录》东南洋记:“(网巾礁脑)其东南又有万老高、丁机宜二国。”
即今四川奉节县南六十里新民区治所。光绪《续修奉节县志》卷4:观音庵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金正大中改巩州置,治所在陇西县(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、通渭、漳县、武山、定西等县地。元初改置巩昌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为巩昌府,属陕西布政使司。辖境扩大。清属甘肃省,辖境相当今甘肃
亦译客鲁连、怯鲁连、怯绿怜、翕陆连,又作胪朐河、驴驹河、陆局河、龙居河、龙驹河。即今克鲁伦河,源出蒙古国肯特山,东流入中国境,注于呼伦湖。《秋涧集》 录张德辉 《纪行》: “翕绿连河 (怯绿连河) 汉
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十七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7郴州: 孤山水 “屈曲流一百五十里至益将入上犹县合江”。
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十里,今名东白塔岭。滨海。旧为驿路所经。清于此设千总驻守。
俗称石塔。在今河北赵县城内。北宋景祐五年 (1038)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。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。寺已毁。现仅存经幢。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,共七级,高16.44米,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。造形秀美,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