淤黄河
明至清中叶黄河故道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东京留守杜充藉口抗金,在李固渡 (今河南滑县西南) 以西,扒堤决河东流,至今山东巨野、嘉祥一带夺泗入淮。此后,河道不断南移,自开封、商丘、徐州由泗入淮,明万历初,潘季驯治河,功成,遂将金元以来黄河东出徐州由泗夺淮的主流固定下来。故道自今河南开封市北,东南流经商丘市、江苏徐州市、淮阴市,东至淮滨县西北入海。清咸丰五年 (1855) 河决铜瓦厢 (今河南兰考县境,已坍入河中) 改道东流,此河遂淤,人称淤黄河。
即“废黄河”。
明至清中叶黄河故道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东京留守杜充藉口抗金,在李固渡 (今河南滑县西南) 以西,扒堤决河东流,至今山东巨野、嘉祥一带夺泗入淮。此后,河道不断南移,自开封、商丘、徐州由泗入淮,明万历初,潘季驯治河,功成,遂将金元以来黄河东出徐州由泗夺淮的主流固定下来。故道自今河南开封市北,东南流经商丘市、江苏徐州市、淮阴市,东至淮滨县西北入海。清咸丰五年 (1855) 河决铜瓦厢 (今河南兰考县境,已坍入河中) 改道东流,此河遂淤,人称淤黄河。
即“废黄河”。
在今山东泰安市城内西北隅、泰山南麓。祀东岳泰山神。初建于汉,历代均予修葺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 《从征记》 曰: 泰山有下、中、上三庙,墙阙严整,庙中柏树夹两阶,大二十余围,盖汉武所植也。……中庙去
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。清嘉庆间喇峝巡司驻此。
一作古县。即今福建长乐市南古槐镇。唐武德六年(623)于此置新宁县,旋改名长乐县。上元元年(760)迁吴航,故此地称古县。后以该地种槐树为城,因而又称古槐。
亦作粟川州。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六里老城镇。大业初属颍川郡。唐属许州。北宋属颍昌府。金属许州。清属许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60年徙治和尚桥(即
唐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。后废。
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呼和淖尔一带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5: 四子部落 “有锡喇察汉诺尔,锡喇木伦河猪焉”。
亦作哈喇宾。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。《金史· 太祖纪》: “穆宗亲迓太祖于阿勒锦村。”哈尔滨系阿勒锦的音转。清 《钦定金史语解》 卷3: 阿勒锦 “名誉也”。“阿勒锦” 系女真语 “荣誉”之意。初为小村
①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:鸡冠寨“元至正中避兵处”。②在今广东韶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鸡冠寨在“府北十里”。③在今四川兴文县南。明都掌蛮依阻之地。《方舆纪
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三十里,长荡湖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金坛县: 湖溪村“明初置长荡湖河泊所,又湖溪巡司亦置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