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淅川县

淅川县

①北魏置,属淅川郡。治所在马蹬城 (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口水库中)。北周废。唐初复置,属淅州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五代梁复置,属邓州。元初废。明成化六年 (1470) 复置,属邓州。徙治今淅川县西南三十四里老城镇。清初属南阳府,道光十二年 (1832) 改为淅川厅。1913年改为淅川县,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61年徙治上集(今淅川县)。
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房县境。五年 (622) 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在今湖北省房县境。属迁州。五年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西南部,与湖北省相邻。属南阳市。面积2798平方千米。人口73.1万。辖1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北魏置淅川县,治今淅川县城南马蹬(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),属顺阳郡。因境内淅水得名。西魏改顺阳郡为南乡郡。北周废淅川县。隋开皇初废南乡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淅川县,为淅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五代梁再置淅川县,属邓州。元初废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又置淅川县,属南阳府,治今淅川县老城。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升为淅川厅,属南阳府;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又升为淅川直隶厅,属河南省。1913年降为淅川县,属豫南道。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南阳专区。1960年迁治上集(今城关镇)。1969年属南阳地区,1994年属南阳市。地处低山丘陵区,丹江、淇河、老鹳河、滔河、刁河流经境内,中部和东南部有丹江口水库。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花生、棉花、小辣椒、猕猴桃、龙须草、柑橘等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膏、石英、耐火土、蓝石棉、沙金、磷等。工业有化工、冶金、采掘、工艺美术、机械、建材、印刷等。邓西公路斜贯全境,209国道斜穿西北境,丹江口水库可通航。古迹有香严寺、法海禅寺、下寺楚墓群、沟湾遗址、下王岗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涯水

    即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支流水口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临尘县:“朱涯水入领方。”《水经·温水注》:“(领方)县有朱涯水,出临尘县,东北流,驩水注之……又东北径临尘县。”

  • 西楚州

    ①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楚州置,治楚城(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)。北齐改为永州。②北齐改楚州置,治所在钟离县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隋开皇二年(582)改为濠州(豪州)。③唐武德四年(

  • 弥黎城

    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“获水又东径弥黎城北。刘澄之 《永初记》 所谓城之西南有弥黎城者也。” 《旧志》 误为迷刘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 “垞城” 条下: “今州南二里有古迷刘城。

  • 奉化山

    即今浙江奉化市南奉化山。《元史·五行志》: 至元六年 (1340) “五月甲子,庆元奉化州山崩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奉化县: 奉化山在“县东南五里。周三十里,有数山相联络”。

  • 捍水堤 (隄)

   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建昌县 (治今艾城): “南一里有捍水堤,会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。西二里又有堤,咸通三年令孙永筑。”

  • 龙尾山

   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兰州:“龙尾山在州南三里。山形如龙尾,落黄河之壖。《志》云:即府北马寒山之支陇也。”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)回民据此反清。事平,建四墩堡于上,与兰州城为犄角。

  • 吉河

    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西城县有吉水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 引《旧州志》:“吉河亦名急河,在州西南十五里。源出平利县界,东北流入汉。”

  • 天长海口

    亦作闷海口、胶海口。今越南北部太平省东南红河入海处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至元二十五年(1288)征安南,“(陈)日烜及其子复走入海。镇南王以诸军追之,次天长海口,不知其所之,引兵还交趾城”。

  • 夹儿山

    在今山东枣庄市北,夹山之旁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夹儿山“在峄县北七十里。旧有锡场”。

  • 百脉水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治(明水镇),即绣江之源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百脉水“出土鼓县故城西。水源方百步,百泉俱出,故谓之百脉水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9章丘县:“百脉水在县(指章丘县旧治)北十步,阔三丈。按晏谟《齐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