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莱路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淄川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黄河以南,鲁山以北地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 改为般阳路。
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淄川路置,治淄川县(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、淄博及桓台、博兴等部分地。元至元二十四年改为般阳路。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淄川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黄河以南,鲁山以北地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 改为般阳路。
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淄川路置,治淄川县(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、淄博及桓台、博兴等部分地。元至元二十四年改为般阳路。
①即今黑龙江省宝清县。民国 《吉林新志》 下编: “宝清县,土名宝石河。”②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南横石河。为富水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山县: “东南有九宫山,宝石河出焉,下流合于富水。”
又作毕歆河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9女直:必兴河等“凡五十八处, 自永乐年间俱来朝贡”。即此。
北宋建中靖国初改永泰尉司置,属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永泰县“建中靖国初以犯哲宗陵名改安泰”。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。北宋建中靖国初以永泰尉司改置,治今四川省
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:阳山寨“在县西百二十里阳山上,接霍山县界。……宋设戍守处”。
地区名。泛指今辽宁辽河以东地区。或通称今辽宁省。与辽左同义。地区名。指今辽宁省东部地区。包括今丹东市及本溪市部分地区。为辽东半岛的一部分。解放初曾设辽东省。
即介根。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。西周为莒国都。西汉置计斤县。又名计,即介根。周时莒国都城。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城子村。《世本》:“莒舆期始都计斤,兹丕归莒”;《春秋释例·世族谱》:“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,初
在今河北元氏县南韩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元氏县: 韩台 “在县南三里泜水之阳,有土阜连续不绝,韩信出井陉攻赵,尝屯于此,因以名台”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治所在陕县(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、陕县、洛宁、渑池、灵宝等市县及山西运城、平陆、芮城等市县地。十八年 (494) 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隋大
亦作率都沙那、苏都识匿、苏对沙那。又称东曹。隋时为西突厥地,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乌腊提别龙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“窣堵利瑟那国,周千四五百里,东临叶河。……土宜风俗同赭时国。自有王,附突厥。”
在今西藏普兰县东北,玛旁雍错南岸。即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所载之垂果沙尔果。藏语意为洗罪门寺。国内外香客每年至此朝拜洗罪者甚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