涡口
涡水入淮处。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 泰始六年 (270),“吴将丁奉入涡口,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”。即此。
(涡guō)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、涡河入淮之口。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年),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拒命,“遣兵扼徐州甬桥(今宿州市南百步古汴河上)、涡口”,即此。贞元后在涡口对岸置两城,濠州刺史常兼两城使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年)攻南唐淮南,于涡口作浮梁,并置镇淮军。次年夹淮筑城,以扼濠(州)、寿(州)应援之路。
涡水入淮处。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 泰始六年 (270),“吴将丁奉入涡口,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”。即此。
(涡guō)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、涡河入淮之口。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年),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拒命,“遣兵扼徐州甬桥(今宿州市南百步古汴河上)、涡口”,即此。贞元后在涡口对岸置两城,濠州刺史常兼两城使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年)攻南唐淮南,于涡口作浮梁,并置镇淮军。次年夹淮筑城,以扼濠(州)、寿(州)应援之路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温州卫。在今浙江瑞安市城区所前街。清顺治中废。
唐渤海国置,建号西京。治所在神州 (今朝鲜慈城郡北鸭绿江南岸土城里; 一说即今吉林临江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通化、白山、临江三市及抚松县南、朝鲜清川江以北地区。后废。渤海国置,并建号西京。治神州(在今吉
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宫中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,“乃作通天茎台”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5: “ 《汉旧仪》 云:‘通天者,言此台高通于天也。’ 《汉武故事》: 筑通天台于甘泉,
亦名荻港。即今浙江省湖州市迤东至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之运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94湖州: “荻塘在州南一里一百步。《吴兴记》 云: 晋太守殷康所开,傍溉田千顷。杨儡 《隋录》 云: 乌程沈恒居荻塘,家贫好学
或作余无戎、余吾。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元年 (前590) 春,“遂伐茅戎。三月癸未,败绩于徐吾氏”。
一作客寄塘。在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西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承水 “又东合略塘,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,今犹时闻铜声于水,水辄变绿,作铜腥,鱼为之死”。
1924年改苴却行政区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南仁和街。取境内永定、仁和两大集镇首字命名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40年后迁治今云南永仁县治永定镇。在云南省北部、金沙江西岸。属楚雄彝族
即今四川新都县东南太兴镇。民国 《新都县志》 卷1: 泰兴场 “一名新唐子,明为金安镇,清初名复兴场。在县南二十里”。
俗称水门塘。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霍邱县:大业陂在“县东北十五里。周二十余里。人呼为水门塘。相传古名镇淮洲,陷而为陂”。
即郳。西周封国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六里。《春秋》:僖公七年(前653),“小邾子来朝”。杜注:“郳犁子始得王命而来朝也。邾之别封,故曰小邾。”即“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