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源阁
在今山东聊城市万寿观前街东首北杨宅。为著名藏书楼。清道光二十年 (1840) 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杨以增建。为三楹两层传统式楼房。其下为家祠,其上为宋、元珍本秘藏处。上悬 “海源阁”匾额,取 《学记》 “先河后海” 语意。阁前有书亭两座,阁后四合院藏明、清版本。后世屡遭兵燹,损失颇重。其宋元珍本大部归北京图书馆,藏于善本书库,明清版本大部归山东省图书馆,辟有海源阁专室。
在今山东聊城市万寿观前街东首北杨宅。为著名藏书楼。清道光二十年 (1840) 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杨以增建。为三楹两层传统式楼房。其下为家祠,其上为宋、元珍本秘藏处。上悬 “海源阁”匾额,取 《学记》 “先河后海” 语意。阁前有书亭两座,阁后四合院藏明、清版本。后世屡遭兵燹,损失颇重。其宋元珍本大部归北京图书馆,藏于善本书库,明清版本大部归山东省图书馆,辟有海源阁专室。
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。《隋书·契丹传》:“部落渐众,遂北徙逐水草,当辽西正北二百里,依托纥臣水而居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作吐护真河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沙拉尔吉河源之东。见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3《武备志·兵事》。
即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倒马关。其山塞险隘,石径逶迤,沿途九曲,诚控扼要地,历来为兵家所争。战国赵武灵王二十一年(前305年),攻中山,取丹丘、华阳、鸿上之塞,即此。后又称鸿上关。
西藏吐蕃王朝之别称。《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》载有赤面国,即指吐蕃早期之辖区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载:“(文成)公主恶国人赭面,弄赞下令国中禁之。”故名。此指今西藏。
在今江苏如皋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如皋县: “曹家堡在县北。又东北有潘庄,皆嘉靖中官军败倭贼处。”
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南二十八里陇把。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九》:“东四关属陇把守备。”明于陇把设陇把守备,驻兵总领铁壁、虎踞、天马、汉龙四关。
亦称八径。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陉道。《述征记》:“太行首始河内,北至幽州,凡八陉。第一轵关陉(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),第二太行陉(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),第三白陉(在今河南辉县市西),第四滏口陉(在今河北磁
又作帖坚古、铁坚古。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与杭爱之间扎布河流域。《元史·武宗纪》: 大德五年 (1301) 八月,“与海都战于迭怯里古之地,海都军溃”。古山名。又作铁坚古山。在今蒙古国扎布河附近。《元史·
西周时东夷小国。在今山东莒县西南、沂南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九年 (前600),“齐侯伐莱。秋,取根牟”。杜注: “根牟,东夷国也。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。” 《左传》: 昭公八年 (前534),“秋
一名奇尔归图河。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北及和硕县境之清水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西州: 自州西南 “经新城馆,渡淡河,至焉耆镇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