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安镇

海安镇

本海安县,后废为镇。北宋属海陵县,即今江苏海安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1943年为紫石县治。1948年复改海安县。


(1)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、新通扬运河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17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海安,人口11万。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海安县,为县治;后县废。唐太和五年(831年)置海安场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置海安镇。1943年为紫石县治。1948年复为海安县治。1952年设海安区,1958年改公社,1965年复置镇。1995年田庄、海南、海北三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蔬菜、蚕茧等。有机械、丝织、纺织、建筑、电子、化工、造纸、印刷、酿造、服装等企业。通扬、通榆运河及328、204国道经此。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,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,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,韩紫石故居,苏北区党委、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及华中新四军、八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等。(2)在浙江省瑞安市东部,东邻海。面积8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海安所,人口7850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建千户所,名海安所。镇名渊此。1931年置海安镇,1935年为海冈乡,1949年称海安乡,1956年省入场桥乡。1964年为海安公社,1984年复为乡,1993年改置镇。境内大部为水网平原。产稻、糖蔗。为新兴工业城镇,有陶瓷、五金、紧固件、标准件等厂。有公路与温分公路连接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海安所城海阳门、蔡雄纪念馆等。(3)在广东省徐闻县南部,临琼州海峡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海安埠,人口8110。港口建于北宋,原名博涨。明改海安,取“海疆安宁”之意。民国时曾建镇。1950年属徐闻县第一区。1958年属附城公社,1961年析置水上公社。1974年改称海安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琼州海峡北岸玄武岩台地区。主产稻、甘蔗、蔬菜。有船舶维修、制砖、石灰等厂。琼雷交通要道。为207国道终点。有渡海轮渡码头。名胜古迹有杏磊古港、石灵寺、响水潭瀑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行镇

    又名杨巷、白沙。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杨行镇。清光绪《宝山县志》卷1:杨行镇“里人杨垕所创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中部。面积3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行,人口 5400。南宋成村,相传

  • 阜俗县

    辽统和四年 (986) 置,后为利州治。治所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(大城子镇)。元废。古县名。辽统和四年(986年)置,治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大土城。为利州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

  • 唐堤

    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任丘县: 唐堤 “高阜绵延凡十余里,以障水患,盖亦以唐河而名”。又 《清一统志 · 河间府二》:唐堤 “自赵哥庄抵大务四十余里。宋县令唐介所筑”。

  • 蓝田谷

   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界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霸水出蓝田县蓝田谷,所谓多玉者也。”即“倒回谷”。

  • 万石山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1郁林州:万石山“在兴业县西南二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兴业县:万石山“峰峦错落,如累石然。其下有石井涧,绕流结曲”。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半岛东南海滨,与金门岛隔

  • 淄川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淄州置,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高青、邹平、桓台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改为淄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淄州置,治淄川县(即今山

  • 良都镇

    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十二里南良都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井陉县图:东南有良都村。

  • 思塔节寨

    明代西藏地名。即今西藏拉萨市辖达孜县别称。

  • 春秋晋地,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六年 (前621),“阳处父至自温,改蒐于董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。《左传》文公六年(前621年):晋阳处父至自温,“改蒐于董

  • 保康县

    明弘治十一年 (1498) 置,属郧阳府。治所在潭头坪 (今湖北保康县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保康县: “以宋尝升房州为保康军因以名县。” 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在湖北省西北部。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