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浇河郡

浇河郡

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所在浇河城 (今青海贵德县南)。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。后陷于吐谷浑。北魏废为浇河戍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浇河故城北,有二城东西角倚。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。宋少帝景平中拜吐谷浑阿豺为安西将军浇河公,即此城也。” 西魏复置浇河郡,移治广威县 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)。北周废。隋大业初复置,治所在河津县 (今青海贵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、同仁二县和甘肃夏河县一带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廓州。


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浇河城(今青海贵德县境,黄河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贵德、化隆一带。历南凉、北凉、西秦,北魏废为戍。西魏复置,移治广威县(今化隆县西,黄河北岸)。曾地入吐谷浑。北周复还故治(或说改置洮河郡),为廓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廓州为浇河郡,治河津县(今贵德县境),唐武德初改为廓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川县

    ①南朝梁大通二年 (528) 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北雷坊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并入临川县。②隋平陈后改定川郡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成均镇古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定州:“以

  • 水磨沟镇

    即今四川汶川县西南水磨镇(兴仁场)。民国《灌县志》卷2:兴仁场“在治西南九十里。一称水磨沟,濒寿江西岸,据两金门户。旧属漩口乡,古老人村即其地”。1957年划属汶川县。

  • 董塘口镇

    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长江北岸董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枝江县: 董塘口镇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商贾贸易聚集于此”。

  • 高仁镇

    即陶乐湖滩。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乡。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。1941—1952年为陶乐县治。集镇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南部。高仁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40。清末高姓定居于此,后成聚落。19

  • 乾祐河

    又名柞水。在今陕西镇安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 “柞水” 条引 《镇安县志》: 乾祐河 “在县东三里,即泎水也。源出咸宁县秦岭,至旧县关入县境,又南至洵阳之两河关,合洵河”。

  • 同堤县

    北魏正始二年(505)后改石城县置,为石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。西魏初复为石城县。

  • 威远炮 (礮) 台 (臺)

    在今广东东莞市南虎门镇西威远岛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73兵防: 东莞县有 “左哨外委千总,分防威远炮台汛”。炮台遗址尚存。

  • 南野 (壄) 县

    “壄” 又作 “埜”或 “野”。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 “秦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,一军守南野之界。” 即此。西汉属豫章郡。东汉始改“壄” 为 “野”,

  • 蓝峒山

    在今广西平南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平南县: 蓝峒山 “山多窍穴,有蓝峒村。又有石脚岩,相传岩通勾漏”。

  • 五莲县

    1947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诸城、日照二县析置,治白庙子村(今山东五莲县西白庙)。因境内有五莲山而得名。1949年徙长城镇(今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)。1950年迁洪疑镇,即今五莲县治。在山东省东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