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水原
亦名鹑觚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 卷 3 宜禄县: 浅水原 “即今县理所。……武德元年,(薛) 举寇泾州,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,太宗亲征,相守六十余日,会举死,其子仁杲统其众,并羌胡十余万,数来挑战。上遣总管庞玉自此原南出贼之右,因高而陈,上举大兵自原而北,出其不意,斩首万余级,贼大溃”。
即“鹑觚原”。
亦名鹑觚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 卷 3 宜禄县: 浅水原 “即今县理所。……武德元年,(薛) 举寇泾州,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,太宗亲征,相守六十余日,会举死,其子仁杲统其众,并羌胡十余万,数来挑战。上遣总管庞玉自此原南出贼之右,因高而陈,上举大兵自原而北,出其不意,斩首万余级,贼大溃”。
即“鹑觚原”。
清初改东流蛮夷长官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东流司乡。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清初改东流长官司置;一说明宣德三年(1428年)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西南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废。
①东晋隆安五年(401)置,为武宁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六里乐乡关。隋属竟陵郡。唐属襄州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)废。②北魏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东。北齐废。③北周天和三年(568
战国燕邑,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燕使者见秦王曰,“臣闻全赵之时,南邻为秦,北下曲阳为燕”,即此。汉置下曲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燕邑,后属赵。在今河北省晋州市西鼓城。《战国策·燕策
亦名文公庵。即今四川仁寿县北六十里文宫乡。清光绪《补纂仁寿县志》卷1:东北顺河乡一甲有文公庵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改智州置,治所在文谷县 (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)。贞观十年 (636) 以后废。
隋开皇四年(584)置,治所在东安县(即今云南彝良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彝良、大关两县地。大业初废入开边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辖境仅当今彝良县及大关县东部。天宝后废。隋唐羁縻州。隋开皇初置,属南
又作澎湖屿。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岛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泉州府晋江县: “海中有澎湖屿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彭湖屿 “在府东南海中。山形平衍,东西约十五里,南北约二十里,周围小屿颇多。自
又作察罕章。指今滇西北一隅。蒙古宪宗四年 (1254) 设茶罕章管民官,元至元八年 (1271)改茶罕章宣慰司。《元一统志》: 至元十五年 (1278),“改茶罕章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”。以后茶罕章与丽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江口鼓楼山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福建省莆田县东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,属兴化府。清废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商河县东北龙桑寺镇。民国《商河县志》卷2:龙桑寺“在城东三十里”。镇因寺名。在山东省商河县东北部。面积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桑寺,人口 1000。传新莽末刘秀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