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福寺
①东魏武定五年 (547) 建,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。
②唐建,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。
③唐建,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。
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洪福寺 “在长安县西门外。旧在咸宁县南大赵村,即宏福寺。唐贞观八年建,沙门玄奘译经处。神龙元年改名兴福。金大定四年改额洪福。明洪武二年徙此”。
(1)东魏武定五年(547年)建,在今河南省杞县南。(2)唐建,在今河南省通许县西门外。(3)唐建,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南。
①东魏武定五年 (547) 建,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。
②唐建,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。
③唐建,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。
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洪福寺 “在长安县西门外。旧在咸宁县南大赵村,即宏福寺。唐贞观八年建,沙门玄奘译经处。神龙元年改名兴福。金大定四年改额洪福。明洪武二年徙此”。
(1)东魏武定五年(547年)建,在今河南省杞县南。(2)唐建,在今河南省通许县西门外。(3)唐建,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南。
亦作隆奉蛮夷官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) 改隆奉宣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境。后废。宣德三年 (1428) 改置蛮夷官司,属东乡五路安抚司。清废。
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牙梳障“在县南十里。嶂有三穴,大风常自中出,当寒则暖,当暑则凉”。
元置,即今福建建瓯市南四十里太平街。元置,即今湖南省汨罗市东北大荆。明废。
初为西周姬姓蒋国。春秋灭于楚,为楚邑。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期思镇。《左传》: 文公十年 (前617),“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”。《吕氏春秋· 赞能篇》: 楚王欲以沈尹茎为令尹,沈辞曰,“期思之鄙人有孙权教
即硕项湖。在今江苏涟水、沭阳、灌南等县间。《元和志》 卷9涟水县: “硕濩湖,在县北一百十六里,与海州朐山县中分为界。” 早已成陆。即“大湖(1)”。
在今克什米尔中部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二年 (753),“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,至菩萨劳城”。在今中亚克什米尔中部一带。唐天宝十二载(753年),封常清击大勃律,进军至菩萨劳城,即此。
在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二里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 肥川 “西北径蔡洲,洲西即蔡伦故宅,傍有蔡子池”。《初学记》 卷21引盛弘之 《荆州记》 曰: “枣阳 (应为耒阳) 县西许步蔡伦宅,其中具存,其傍有池,即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平阳县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。属魏兴郡。三年为魏兴郡治。西魏废。
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分宜县:杨江在“县西北四十里。东南流,会于秀江”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川县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