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洞山

洞山

①即孤竹山。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 5永平府: 洞山 “其山产铁。有冶”。

②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同安乡西南。是我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。唐大中时,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,被尊为 “曹洞宗匠”。良价死后,唐懿宗追封他为悟本大师,诏令在普利寺后建墓,后人称价祖塔。寺庙雄伟,僧塔林立,世人称为洞天福地。


(1)山名。在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。中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发祥地。唐大中时,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,四方僧徒纷趋问法。宜黄县曹山本寂和尚尽得良价心印,广为阐发。良价被尊为“曹洞宗匠”,世称“洞山良价”。咸通十年(869年)良价去世,唐懿宗谥悟本大师,诏令建墓普利寺后,后人称价祖塔。洞山风景优美,寺庙雄伟,僧塔林立,有洞天福地之称。洞口牌楼上刻有“古洞云深”四字,进入洞口,逆葛溪而上,山泉顺新崖飞泻而下,形成银瀑飞练。山崖上有黄庭坚、苏辙等题咏,葛溪两岸有佛塔上百座。13世纪中叶,日本道元禅师来华学佛,由此曹洞宗传入日本。(2)区片名。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中部。范围大致为淮南火车站以西,老龙眼路以东,洞山宾馆以北,淮南铁路以南地区。因位于洞山脚下得名。为淮南市政治中心。市委、市人民政府、淮南矿务局等党政机关设此。通多路公共汽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湫头镇

    即显圣镇。今甘肃正宁县东南四十里秋头乡。《清一统志 ·庆阳府二》: 湫头镇 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即显圣镇也”。

  • 隋堤 (隄)

    隋大业元年 (605) 开通济渠,沿渠筑堤植柳,世谓之隋堤。《清 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隋堤 “一名汴堤。隋大业元年筑,西通济水,南达淮泗,几千余里,绕堤植柳。明正统、景泰间重筑,镇以铁犀。亦名三里堤,

  • 南新蔡郡

    东晋孝武帝侨置,属南豫州。治所在黥布旧城 (今湖北黄梅县西南)。南朝宋属江州。陈废。

  • 贡噶岭山

    即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嗄山。贡噶岭县以此名。民国杨仲华《西康纪要》:“贡噶岭雪山,在贡噶废县南。”

  • 温江

    即今四川温江县西杨柳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1温江县: “大江,俗谓之温江,南流经县一里。出麸金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一》: 杨柳河 “在温江县西南。……即 《元和志》 之温江也”。

  • 中沙洲

   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中沙洲。以在南沙洲和北沙洲之间,故名。因洲上有红草生长,又排行第二(南沙洲排行第一),中国渔民向称红草二。

  • 叱略州

    唐置,属桑乾都督府。为羁縻州。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南部及河北省西北境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部置,属桑干都督府。确址不详。后侨治夏州朔方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界。

  • 雒门聚

    亦作落门聚。在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汉阳郡冀县: “有雒门聚。” 刘昭补注: “来歙破隗嚣处。”

  • 普康镇

   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普康县为镇,属安岳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

  • 小剑水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小剑水西南出剑谷,东北流径其戍下入清水。”与大剑溪合流后注入下寺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