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阳桥

洛阳桥

①一名万安桥。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。桥以江为名。旧为万安渡,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。皇祐五年 (1053)兴建,嘉祐四年 (1059) 竣工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2泉州 《桥梁》: 万安桥 “一名洛阳桥。嘉祐间太守蔡君谟劝州民成此桥。蔡君谟 《石桥记》 曰: 累址于渊,酾水为四十七道,梁空以行,其长三千六百尺,广丈有五尺,翼以扶栏,如其数之长而两之,靡金钱一千四百万云”。规模宏大,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架式石桥。其后各代相继修葺,1932年添架钢筋水泥桥面。现桥长834米,宽7米。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,有 “万古安澜” 等宋代摩崖石刻。桥南有蔡襄祠,蔡襄 (字君谟) 的 《万安桥记》 立于祠内,为宋代艺术的珍宝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宋德祐元年 (1275),贾似道谪配途中至泉州洛阳桥,遇叶李自漳州放还,见于客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洛阳桥 “嘉靖三十七年官军败倭于洛阳桥”。皆指此。

②即天津桥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。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。唐张说有 《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》诗。又李益 《洛桥》 诗云: “金谷园中柳,春来似舞腰。那堪好风景,独上洛阳桥。”


原称万安桥。在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千米、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。桥以江为名。建于北宋皇祐五年(1053年)至嘉祐四年(1059年),郡守蔡襄主持建造。原长约1200米、宽约5米,有46座桥墩、500个扶栏、28个石狮、7座石亭、9座石塔,规模宏大,是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。历经修筑,以明宣德间、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地震重修为重要,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车添加钢筋水泥桥面。1993—1995年又全面进行整修,恢复原貌。现桥长767米、宽4.5米,尚存船形桥墩29座。桥之中亭附近立历代碑刻26通,有“万古安澜”等宋代摩崖石刻。另有石塔、武士石像等石雕。桥北有昭惠庙、真身庵遗址,桥南有蔡襄祠,著名的蔡襄《万安桥记》碑,即立于祠内。洛阳江当江海交汇处,江阔水深,当年造桥工程非常艰巨。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,养殖牡蛎以固桥基,都是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。此地“潮来直涌千寻雪,日落斜横百丈虹”,风景颇为壮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洛 阳 桥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宝排村

    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。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胜利县治此。

  • 木根铺

    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木根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涪州:木根铺“在州东一百九十里”。

  • 太和江

    即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永福县:“西南有太和山,太和江环其下,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太和江“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,经太和山下,因名”。

  • 五沟营

    即五沟镇。今河南西平县东北二十八里五沟营镇。旧属郾城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许州郾城县:“西有沙河,即汝水,……东南岐为洄曲河,径沱口镇、五沟营。”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阿尔古州

    亦作阿尔古厅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改大金川安抚司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金川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金川县地。四十四年(1779)废入美诺厅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改大金川安抚司置,治今四川省

  • 朱明阁

    即朱明门。为北魏平城内门阁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白台“西即朱明阁,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”。

  • 严墓镇

    即今江苏吴江市南八十里铜罗镇。因汉严忌墓在此而得名。元、明置烂溪巡司于此。传古名铜罗村,1947年改名铜罗镇。

  • 土尔扈特西旗

    简称土西旗。俗称托尔和札萨克旗。清雍正三年(1725)设,属土尔扈特部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,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。

  • 牙利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置,属静戎郡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“牙利县去州五里。在小聋山上村置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霸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属霸州

  • 孝里市

    汉长安九市之一。《长安志》曰:孝里市“在雍门之东”。此市当在汉长安城西北隅雍门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