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漕新潭
在唐东都城中,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部。《元河南志》 载: 漕渠东北流,至立德坊之南,西溢为新潭。“长安中,司农卿宗晋卿开,以通诸州租船。四面植柳,中有租场,积石其下,于上布土。潭立石柱,马吉甫为其文,钟绍京书。后潭水浅,租船不能至”。
在唐东都城中,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部。《元河南志》 载: 漕渠东北流,至立德坊之南,西溢为新潭。“长安中,司农卿宗晋卿开,以通诸州租船。四面植柳,中有租场,积石其下,于上布土。潭立石柱,马吉甫为其文,钟绍京书。后潭水浅,租船不能至”。
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改临夷郡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帖夷县 (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) 废。西魏置,治贴夷县(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及其附近一带。
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4梓潼县:长卿山“在县南五里。旧名神山。按《图经》云:唐玄宗幸蜀,遥见山上有窟,近臣奏此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,敕改为长卿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梓潼县:长卿山在“县治西
唐改龙县为龙标县,为巫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0龙标县:“因龙标山为名。”天授二年(691)为沅州治。开元十三年(725)复为巫州治。大历五年
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吉利河“一名纪里河”。有二源:东源出五弩山西南麓,西源出千秋岭,俱南流十余里,合流入海。
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东宋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掖县西南有东宋集。
战国秦都城。在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 《正义》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秦襄公二年徙都汧。”至文公四年(前762)乃卜居“汧、渭之会”。在今陕西省陇县东南 1500 千米。春秋时秦襄公二年(前
即今云南腾冲县南半个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腾越州: 罗左冲山在 “州南六十里。上有镇夷关。山后即南甸宣抚司。悬岩峭壁,足为华夷之限。《滇略》 谓之半个山。界限华戎,北寒南暑,迥然各天”。
又称灵王庙。在今山西壶关县南二十四里黄家川南阳护村。据庙内碑记载,庙创建于金大定乙未年(1175)。明代重修。现存庙宇除大殿为金代建筑外,其余均为明代建筑。
在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东段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始光三年 (426),拓拔焘北伐,“西至五原,田于阴山,东至和兜山”。古山名。确址不详。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东首。北魏始光三年(426年),拓跋焘自云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上犹县:大稳保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