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潞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,领潞、泽、邢、洺、磁五州,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、丘县以西至太行山。大历后改为昭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、襄垣、晋城等县市。大历后废,并入昭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,领潞、泽、邢、洺、磁五州,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、丘县以西至太行山。大历后改为昭义军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、襄垣、晋城等县市。大历后废,并入昭义军。
在今河南宝丰县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颍川郡襄县 “有养阴里”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古养水“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,……又东径沙亭南,故养阴里也”。
南朝梁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电白县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高州市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或作元通山。即螺山。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。明初扩城,始在城内。其岩曰盘坤、曰补陀罗,曲磴攀跻而上,有石兀然突出,曰明月石。出麓有二洞,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改奉议州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奉议州 (今广西田阳县西南)。正统十一年 (1446) 徙治贵县 (今广西贵港市)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改奉议州置,治今广西壮
清康熙五十年(171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东北。
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长垣县 “有祭城”。
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获鹿县:西屏山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高数百仞,峰峦连亘,宛如列屏,为一郡之胜”。
即郱。春秋纪地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齐郡临朐县注: “应劭曰: ‘临朐山有伯氏骈邑。’”古邑名。又作郱,春秋纪邑,后为齐国大夫伯氏邑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。所谓管仲夺伯氏骈邑三
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。《新唐书·明皇纪》:天宝十五载(756),帝幸蜀,“次马嵬……赐贵妃杨氏死”。即此。郑畋有《马嵬坡》诗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。”皆指此。在
明嘉靖八年(1529)置,属潞安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平顺县。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废。1912年复置平顺县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东南部,东临河南省。属长治市。面积 1518 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