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泸沽湖

泸沽湖

又称左所海。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城北一百三十八里落水村以东,西北部分属四川盐源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永宁府: 泸沽湖 “在府东三十里。周三百里。中有三岛”。《清一统志 ·永北厅》:泸沽湖 “在永宁土府东三十里。周三百里。中有三岛,高可百丈。其近南二岛: 一名罗水,一名列格。永宁土官立寨于上,名列格寨”。今湖中三岛,大者为阿侯岛,其次为木侯岛、左所岛。这里是梭摩人的聚居区,至今还保留着远古独特的家庭婚姻制度,以母系为中心建立家庭,实行走婚制。住于泸沽湖北岸海拔3754米的狮子山,被当地人奉为 “干木女神”。


纳西族摩梭语,意即“山沟里的湖”。又名左所海,古称鲁窟海子。四川、云南两省界湖,分属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盐源县。由亮海和草海组成。湖面海拔 2690.7 米,面积48.5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93.5米,蓄水量19.53亿立方米。为构造断陷湖。入湖河流有三家村河、山跨河等,出湖经海门河、祖盖河、盐源河、小全河入雅砻江。盛产鱼类。湖中有小岛,湖周森林围绕,湖光山色,景色优美。湖畔的纳西族以保留至今的原始母系氏族民俗闻名于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板城

    即今河北承德县治。清于此设把总驻防。1949年承德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中墩屿

    又名中屯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澎湖本岛与白沙岛之间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中墩屿“形如墩堡之状,周围里余。居民十数家”。

  • 崤塞

    即殽塞。又作二崤、殽渑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即“崤渑”。

  • 紫溪镇

   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紫溪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 紫溪镇 “在铅山县 (治今永平镇) 南四十里。路通瓯、闽,居民辏集。宋时置驿,今久废”。

  • 有鬲

    夏有鬲氏。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武家庄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 载:后羿为寒浞所杀,其大臣“靡奔有鬲氏”。后“靡自有鬲氏收(斟灌、斟寻)二国之烬,以灭浞而立少康”。即此。春秋时为齐国鬲邑,秦置鬲县。

  • 西晃山

   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0卢阳县:晃山“山出丹砂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沅州府一》:西晃山“自麓至顶可二十里,中有一涧横断之,亘以石梁,曰仙人桥,长百尺。顶上有洞,曰雷公洞,声殷殷出其间,遇

  • 卧龙城

    即姑臧城。今甘肃武威市城的前身。十六国时为前凉、后凉、北凉、南凉的都城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 载: 姑臧 “本匈奴所筑也。南北七里,东西三里,地有龙形,故名卧龙城”。

  • 寺庄集

    即今河北威县东北寺庄乡。明嘉靖《威县志》卷2:寺庄集“在县东北七十里”。

  • 马圈城

    北魏置马圈镇。在今河南镇平县南。《南齐书·陈显达传》:永元元年(499),“围南乡界马圈城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镇平县南。北魏置马圈镇。南朝齐永元元年(499年),陈显达与北魏元英战,攻马圈城四十日,即

  • 建福县

    北宋崇宁元年 (1102) 升岑水场置,属韶州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初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升岑水场置,治今广东省翁源县西北小宝山南麓。属韶州。南宋建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