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泰陵

泰陵

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,接武功县界。

②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。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粟山上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奉先县:“泰陵在东北二十里金粟山。”

③为明孝宗朱祐樘之陵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史家山东。明十三陵之一,在长陵西北二里。

④清世宗雍正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清西陵。


(1)俗称隋陵,又名杨家陵。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五泉乡三畴原上。为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的合葬墓。呈覆斗状,高20米,基东西长150米,南北长172米。陵前有清代“隋文帝泰陵”石碑。有莲花、菩萨形象饰纹的瓦当遗物,为国内罕见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陕西省蒲城县城东北15千米金粟山上。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。玄宗于宝应初年葬此。据《陕西省志》载,泰陵陵内封地方圆达38千米,分内、外城,平面布局酷似长安城(今西安市)。陵垣内尚存石人、石狮、华表、石马等大型石刻30余件,大部基本完好,为盛唐雕刻艺术的佳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隆德府

    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潞州置,治所在上党县 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市及襄垣、黎城、屯留、潞城、长子、壶关、平顺与河北涉县地。金改潞州。元初复改隆德府,太宗三年(1231) 复改潞

  • 胶东国

    秦亡后项羽封田市为胶东王,都即墨县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地区。后为齐王田荣所灭,其地属齐。西汉文帝十六年 (前164) 复置胶东国,景帝时为参加叛乱的七国之一。景帝三年

  • 野狐桥寨

    在今甘肃岷县西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 “曹家寨” 条下: “自是而西又有中寨、野狐桥、冷地峪三寨。”

  • 鲁口

    ①即今河北饶阳县治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深州饶阳县: “州理城,晋鲁口城也。公孙泉叛,司马宣王征之,凿滹沱水入泒水以运粮,因筑此城。盖滹沱有鲁沱之名, 因号鲁口。” 《晋书·慕容㑺载记》:

  • 沛源

    即今江西丰城市南小柿源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勐 (猛) 绢路

    元至顺二年 (1331) 置孟绢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泰国北部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府,后废。

  • 榆关镇

   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二十里榆关镇。明初置驿于此。为抚宁县出入山海关要道。在河北省抚宁县中南部。面积168.1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榆关,人口1640。西临渝河(今戴河),且为重要关隘,因名临渝关

  • 勒马集

   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勒马乡。明嘉靖《归德州志》 卷1 《村镇》: 勒马集在 “州西南五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部。勒马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600。东汉建武五年(29年)光武帝刘秀率领大军

  • 研子冈集

    即今湖北黄陂县北三十四里研子冈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黄陂县北有研子冈集。

  • 大渡镇

    亦作大渡戍。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《元和志》卷32通望县:“隋开皇二十年于此置大渡镇,大业二年改为阳山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