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罗江
①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南海神庙南珠江下游段,因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而名。唐韩愈《南海神广利王庙碑》: “扶胥之口,黄木之湾”,即此。
②即今广西容县东南之杨梅河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 波罗江 “在容县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天塘山,西北流入容江”。
③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赵州: 波罗江 “在州治 (今凤仪镇) 东南。有二源,一出九龙顶山,一出定西岭,合流而北,经州治,又西北流入西洱河。一名大江”。
①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南海神庙南珠江下游段,因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而名。唐韩愈《南海神广利王庙碑》: “扶胥之口,黄木之湾”,即此。
②即今广西容县东南之杨梅河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 波罗江 “在容县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天塘山,西北流入容江”。
③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赵州: 波罗江 “在州治 (今凤仪镇) 东南。有二源,一出九龙顶山,一出定西岭,合流而北,经州治,又西北流入西洱河。一名大江”。
即流求。指今台湾省本岛。《元史·瑠求传》: “瑠求,在南海之东。漳、泉、兴、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,与瑠求相对,亦素不通。” 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 冬十月,“命杨祥充宣抚使,给金符,吴志斗礼部员外郎
亦作汕头。即今广东汕头市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澄海协设千总驻防于此。在今广东省汕头市。清属南澳镇管辖,设千总防守。
俗称荐桥门。南宋临安城东城门之一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清泰街与城头巷相交处附近。元末张士诚重修杭州城,将城门东移三里改建新门,改名清泰门。
元至正间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在一泡江之东今云南大姚县境。明洪武中改十二关长官司。
即今江苏如东县北二十二里苴镇。民国 《如皋县志》 卷1: 苴镇在 “县东一百五十里”。在江苏省如东县东部、掘苴河两岸,临近黄海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苴镇,人口 5200。古为
①南朝梁置,属武建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北周废入汉南县。②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同昌县置,属巴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。大业初属清化郡。唐属巴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)省入曾口县。③唐开元二十六年(
亦作乌第河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:“乌底河在底拉河西北,出外兴安岭南麓,东流二百里入海。分界时此两河为瓯脱地。盖昔日东海之境极于此焉。”
又作鸭堡寨。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五十八里禾库乡。清设守备把总领兵分防。
清置,即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满族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克尔素站又西南八十里至叶赫站。”后废。
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三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济水有二源,“东源出原城西北,……南流与西源合; 西源出原城西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5济源县:济水 “在县西北三里。平地而出,有二源,其东源周回七百步,深不测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