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东道

河东道

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因山川形便,分黄河以东、太行山以西地区置。为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、外长城间地。开元以后治蒲州 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

②明置,属山西省。驻蒲州 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清辖蒲州、平阳两府及解、隰、霍、绛四州。嘉庆中移驻安邑县运城 (今山西运城市),兼管河东盐法。1912年废。1914年复置,1928年又废。


(1)唐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贞观元年(627年)置,开元以后治蒲州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(2)明置,驻蒲州。属山西省。清辖平阳、蒲州二府,霍、解、绛、隰四州,兼管河东盐法。嘉庆间移驻安邑县运城(今山西运城市)。1912年废。1914年复置,1928年又废。(3)1913年2月置,治安邑县运城(今山西运城市)。属山西省。辖安邑、临汾、洪洞、浮山、乡宁、岳阳(1914年6月改名安泽)、曲沃、翼城、太平(1914年1月改名汾城)、襄陵、吉县、永济、临晋、虞乡、荣河、万泉、猗氏、解县、夏县、平陆、芮城、新绛、垣曲、闻喜、绛县、稷山、河津、霍县、汾西、灵石、赵城、隰县、大宁、蒲县、永和等县。辖区约当今山西省永和、隰县、汾西、灵石等县以南,霍州、古县、安泽、浮山、翼城、垣曲等市县以西地区。1914年6月袭置河东道。1916年4月移治安邑(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)。辖县以及今辖区不变。1927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原桥

    在今安徽天长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天长县:平原桥“在县西九十里,西北通盱眙,东南通六合,为往来之要地”。

  • 灵关砦

    北宋于灵关镇置,属卢山县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北宋曾公亮《武经总要前集》卷20:“灵关镇砦在卢山县界,至县八十里。四面险峻,控带蕃界,今有土兵镇守。”

  • 莋秦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西,三国蜀汉时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境。属越嶲郡。三国蜀废。

  • 回銮镇

    北宋置,属洪雅县。在今四川洪雅县东南四十里。

  • 浉水

    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水又东,得浉口。水源南出大溃山,东北流翼带三川,乱流北注浉水。又北径贤首山西,……浉水又东径义阳故城北……又东径七井冈南,又东北注于淮。” 《太平御览》 卷6

  • 松源堡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松源堡在 “城东北一百七十里。重峦叠嶂,最为险要”。

  • 琼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乾宁军民安抚司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琼山县 (今海南省琼山市)。二年 (1369) 降为琼州。三年 (1370) 复升为琼州府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地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

  • 岭南

    亦谓岭外、岭表。指五岭以南地区,故名。包括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。《新五代史· 南汉世家》: “ (刘) 隐父子起封州,遭世多故,数有功于岭南。” 唐张籍 《送郑尚书》 诗云: “海北

  • 泥溪

   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赣江东。南朝梁太平二年 (557),萧勃将欧阳頠为陈霸先将周文育所攻,自苦竹滩退入泥溪,即此。②在今四川屏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马湖府屏山县: 泥溪在 “府西二里。源出叙州府宜

  • 聂隆

    即今四川新龙县。藏语称 “聂隆”,意为“有森林为河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