沩山
①又名大沩山。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,周四十里。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。昔为盗薮,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
②即小沩山。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北三十里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哥老会在此起义。
③在今湖南宁乡县西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引《寰宇记》谓大沩山,“沩水出焉”。又引《名胜志》谓“四方皆水,故曰大沩”。唐裴休葬此。
①又名大沩山。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,周四十里。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。昔为盗薮,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
②即小沩山。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北三十里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哥老会在此起义。
③在今湖南宁乡县西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引《寰宇记》谓大沩山,“沩水出焉”。又引《名胜志》谓“四方皆水,故曰大沩”。唐裴休葬此。
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缙云县: 管溪官山 “在县东七十里,与台州府接境。薪竹之饶,居民所赖。又有龙潭三处,溉田甚广,以管溪经其下,因名”。
即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之马六甲。为14至16世纪马来亚封建王国。15世纪初拜里迷苏剌统治时期,与中国有友好往来。郑和出使亦屡至其国。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时衰亡。
亦作香坪堡。北宋置,属莳竹县。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寨市镇西北。清又名枫香堡。又称枫香堡。宋置,在今湖南省绥宁县西南。属绥宁县。后废。
明洪武四年十二月 (1372年1月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永乐间改属贵州都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贵州省贵阳市。属贵州都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
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北徐州置,治所在燕县 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瓦埠湖以东,女山湖以西和池河以北地区。北齐改为西楚州。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(550) 改巴郡置,
在今河南温县东。《隋书·卢贲传》: 开皇中迁怀州刺史,“决沁水东注,名曰利民渠,又派入温县,名曰温润渠,以溉舄卤,民赖其利”。在今河南省温县东。隋开皇中怀州刺史卢贲决沁水东注,名曰利民渠(亦作利人渠)
①唐长安宫城北面的中门,也是太极宫(即隋大兴宫)北面的正门。建于隋初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。唐武德末李世民于此发动“玄武门之变”。②唐长安大明宫北面的正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北。贞观八年(634)建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右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百泉轩“宋朱子及张栻讲学时所建。元吴澄有《重修百泉轩记》”。
北宋置,在今江西临川市北六十里。后废。北宋置,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北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曹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九年 (613),“济阴孟海公起为盗,保据周桥,众至数万”。又唐武德四年 (621),“窦建德克周桥,虏孟海公”。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九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