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川县
西魏大统十八年(552)改安平县置,为乐川郡治。治所在若多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)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迁治库利川北甚寒原。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属丹州,开元二十二年(734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七十余里汾川村)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并入宜川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年间以安平县改名,治若在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属丹阳郡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),属丹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为汾川镇。
西魏大统十八年(552)改安平县置,为乐川郡治。治所在若多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)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迁治库利川北甚寒原。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属丹州,开元二十二年(734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七十余里汾川村)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并入宜川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年间以安平县改名,治若在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属丹阳郡。隋属延安郡。唐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移治甘泉坊(今宜川县东北),属丹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为汾川镇。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东路。又名上甘涧,为东、西甘涧之上源。青沟前有盘谷寺,旧名青沟禅院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 116引《四正山居志》: “青沟居盘山之中,群峰围绕,水汇于一,逆流而西,自天
即今江西玉山县西苏村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:广信府玉山县有苏村。
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六十里水泉。明置水泉儿堡及驿。清置水泉驿。(1)在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西北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水泉,人口2110。因镇内有泉水而得名。解放初属第二区,195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绵上 (今山西沁源县西北)。1945年12月撤销,并入沁源县。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,属西河郡。北宋庆历六年(
或讹为夷陵戍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元年(502)十二月,“将军张嚣之侵魏淮南,取木陵戍;魏任城王澄遣辅国将军成兴击之,嚣之败走,魏复取木陵”。又作木陵关、穆陵关。在今河南省新县南潢
①北宋置,在山东邹平县西北,临小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邹平县: “宋明道二年,废淄川临河镇,以避水患。盖是时大河自东平溢入小清河,为东方患也。”②北宋置,属灵州。在今宁夏平罗县境。(1)古镇名。(
即今山东莱州市北四十里过西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作郭西集。民国《四续掖县志》卷1作过西村,为过西乡驻地。
北宋置,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北宋置,在今福建省德化县西。
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桑植安抚司“雷打崖”条下:“又司(治今美坪峒)西有山曰牛马战,以高险难越也。”
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西南。其地发现“龙山文化” 遗址。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城内东北隅冶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冶山,“宋时曰泉山,亦曰将军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: 越王山 “其东南麓,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