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路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江阴军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后降为江阴州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江阴军置,治江阴县(今江苏江阴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浙行省。后降为州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江阴军置,治所即今江苏江阴市。后降为江阴州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江阴军置,治江阴县(今江苏江阴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江阴市。属江浙行省。后降为州。
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水阳江支流华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府宣城县:华阳溪“在府东南七十里,源出华阳山,东流二十里有鲁山,其下为鲁显水,又东北四十余里为鲁溪,又北至下西渡合于句溪”。
①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)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,俗名迎冬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池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池水之阳。”因名。汉建池阳宫于此。西晋属扶风国。北魏为咸阳郡治。北周建德中废。②
即今河北景县南留智庙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二》: 留智社 “在景州南三十里。元蓨尹吕思城尝行田至此,劝化社民”。在河北省景县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留智庙,人口2660。该村
南宋置,在今浙江江山市南保安乡南仙霞岭上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3:仙霞关“在江山县南一百里,抵福建界, 为入闽咽喉之地, 今置巡检司”。
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》: 狮山 “在平泉州南六里,山势雄伟。其东峭壁,石色全赭,土人称为紫霞峰”。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狮山 “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。峰头大石
即葛蒲潭。在今江苏金坛市西茅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石墨池,“《府志》:费长房学道于此,书符涤研,涧池悉为墨色。至今用池水合药有验”。
一作广成关。本广成聚,西汉置广成苑。东汉中平元年(184)为镇压黄巾起义,置八关,此其一。故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载:中平元年(184)黄巾军起,“诏敕州郡修理攻守,简练器械, 自函
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卫:那孩川渠在“卫南五十里。……《志》云:卫境之渠约二十有余,分流灌田,民资其利”。
在今河北青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青县:老鸦堤“旧筑堤于此,防卫河泛滥,以形似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光化三年(900),“刘仁恭将幽州兵五万救沧州,营于乾宁军,葛从周留张存敬、氏叔琮守沧州寨, 自将
一作耒阴县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洡阳县置,属衡州。治所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大市圩。大业初属衡山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为耒阳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