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阳县

江阳县

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泸州市。以县在大江(长江)之阳,故名。东汉为枝江都尉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为江阳郡治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:建安末,诸葛亮至江州(今重庆市),“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,与亮会于成都”。即此。东晋安帝时为獠族所据,废。南朝梁大同中复置,为东江阳郡(江阳郡)和泸州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郡,仍为泸州治。大业元年(605)改为泸川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阳县枕带双流,据江洛会。”为长江上流,蜀南军政重镇。

②东晋永和中侨置于武阳县,为西江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。北周属隆山郡。隋开皇初废入隆山县。

③西魏改江州县置,为七门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江津县。

④隋大业初改邗江县置,为江都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23广陵县:“斯地处江之正北,故曰江阳。”后废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)析江都县复置,属扬州。五代南唐改名广陵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泸州市。属犍为郡。东汉为江阳郡治。东晋安帝时废。南朝梁复置。隋大业初改为泸川县。(2)东晋置,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。为江阳郡治。南朝梁为江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(3)西魏改江州县置,治今重庆市江津市东江口。为七门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江津县。(4)隋大业初改邗江县置,治今江苏省扬州市。为江都郡治。后废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年)复置,与江都县同为扬州治。五代南唐改名广陵县。(2)旧县名。即“江口县(1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宜阳栅

   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二年 (817) 三月,李愬讨吴元济,“自唐州徙屯宜阳栅”。即此。又名新兴栅。在今河南省桐柏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李愬讨吴元济,“自唐

  • 大象山

   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大象山“在闽县东南五十五里,为城南巨障,下瞰马头江”。

  • 远南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
  • 慎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废。

  • 盲仔峡

    北江小三峡之一。在广东省北部英德市区南北江上。又称浈阳峡、真阳峡。因英德县旧称浈阳,故名。长约7千米。两岸为砂岩山地,海拔450~630米。峡多怪石,有牯牛滩、龙头硬、鳖背、狮角等,舟常遇险。宋曾凿石

  • 寒山堰

   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八里。《北齐书·慕容绍宗传》: 东魏末,“梁武帝遣其兄子贞阳侯渊明等率众十万顿军寒山,与侯景掎角,拥泗水灌彭城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9彭城县: 寒山堰 “在县东南一十八里。梁萧明伐魏堰

  • 五陵

    即西汉高祖长陵、惠帝安陵、景帝阳陵、武帝茂陵、昭帝平陵。茂陵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十七里,余四陵皆在今陕西咸阳市境内。《汉书·原涉传》:“郡国诸豪及长安、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。”《班固赋》:“南望杜陵,

  • 巴东属国

    东汉建安六年(201)置,治所在涪陵县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酉阳、黔江、石柱、武隆等县及长江以东以南地。二十一年(216)刘备改为涪陵郡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分巴

  • 割髭岭

    一作割须岭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作割髭岭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割鬚岭 “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,尤来、大抢之徒,皆割鬚变帽,由此遁去,因名”。

  • 南栾县

    即南䜌县。 在今河北巨鹿县北十里夏旧城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、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元和志》 均作南栾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以旧南䜌县置,治今河北省巨鹿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