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城县

汝城县

东晋升平二年(358)分晋宁县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。南朝陈改为卢阳县。唐天宝元年(724)改义昌县,五代唐改郴义县,北宋改桂阳县。1913年复名汝城县,后属湖南衡阳道。治所即今汝城县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南部,与广东省、江西省交界。属郴州市。面积2 424平方千米。人口35.7万。辖8镇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为郴县地。东汉为汉宁县地。三国吴为阳安县地。西晋为晋宁县地。东晋升平二年(358年)分晋宁县置汝城县,治今县城南7.5千米城郭村,属桂阳郡。南朝陈天嘉元年(560年)改为卢阳县,为卢阳郡治,郡、县同治于今城郭村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义昌县,治所迁今县城南2.5千米城头寨,属桂阳郡。乾元初属郴州。五代楚改名郴义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改名桂阳县,三年迁治今城关镇。元属郴州路。明属郴州。清属郴州直隶州。1913年复名汝城县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郴县专区,1951年属郴州专区,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复属郴县专区。1959年与桂东县合并置汝桂县。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1年恢复汝城县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南岭山地东部,地形以山地为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省用材林基地之一。林产以松、杉、油茶、楠竹为主,并产有油茶、油桐、松脂、棕片、竹笋、香菇等。农产有稻、甘薯、玉米、油菜籽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钨、钼、铜、锌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水泥、农机、棉织、造纸、酿酒、石灰石及藤木制品等厂。有106国道和汝嘉、汝崇等干线公路。名胜古迹有上古寨、连珠岩、文塔和汝城县故城遗址。纪念地有湘南暴动策划地储能学校(今城关中学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兀提刺耳

    即讹打剌城。亦作兀答剌儿、兀的剌儿、兀都剌儿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。

  • 香泉铺

    即今四川乐至县西北香泉乡。西接简阳界。清光绪 《乐至县志》 卷1: 光绪九年 (1883) 设场市,“距城三十八里。……旧名朝阳店”。

  • 三槽山

    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嘉陵江磨下沱一带。西岸有南槽、后槽,东岸有石魁槽,故名。《元史·李进传》:己未(1259),“夏五月,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,始大战三槽山西”。即此。

  • 小岘山

    ①在今安徽肥东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小岘山“在梁县东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合肥县:小岘山,“《志》云:在县东七十里,盖黄山之支陇也。有山口曰余岘,道出全椒”。②又名昭关山。在今安徽含山

  • 巴里郎

    亦名八里郎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。藏语意为帐篷山、牛帐篷山。当内地与西藏往来通道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巴拉山“在硕板多西南,势平坦,上下约三十里,至巴里郎”。

  • 鱼涪津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,为岷江津渡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: 南安县有鱼涪津。刘昭注: “ 《蜀都赋》 注曰: 鱼符津数百步,在县北三十里。” 东汉建武十二年 (36),吴汉率舟师溯江伐公孙述,与述将魏党、公

  • 罗池

    在今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。唐韩愈有 《柳州罗池庙碑记》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柳州府: 罗池 “在府城东。水可溉田。近有柳宗元祠,名罗池庙”。

  • 自由县

    1927年析登封、洛阳、临汝、伊阳四县地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白沙镇(今河南伊川县东二十二里白沙乡)。1932废入伊川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洛阳县巽区大部,登封县之吕店、余四二里,临汝县之梁家河、南卫

  • 甘棠湖

    又名景星湖。在今江西九江市中心。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浔阳“南有甘棠湖,长庆二年刺史李渤筑,立斗门以蓄泄水势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0江州:甘棠湖“李渤筑堤长七百步以利行旅而为此湖。张洪

  • 伪满洲国

    1931年“九·一八” 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。1932年3月,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,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“执政”,年号“大同”,旋改长春为“新京”,定为“国都”。1934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