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县
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改义川县置,属汉阳军。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北二十六里刘家隔镇。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名。元属汉阳府,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移治今汉川县。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古旧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改义川县置,治金鼓城(今湖北汉川市刘家隔)。属汉阳军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迁今市址,属汉阳府。明、清因之。1997年撤销,改设汉川市。
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改义川县置,属汉阳军。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北二十六里刘家隔镇。因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名。元属汉阳府,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移治今汉川县。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古旧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改义川县置,治金鼓城(今湖北汉川市刘家隔)。属汉阳军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迁今市址,属汉阳府。明、清因之。1997年撤销,改设汉川市。
即庙漕场。今四川巫山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庙宇镇。
元至元三十一年 (1294) 改散毛洞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至正六年(1346) 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。元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以散毛洞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属四川行省
北宋置,属新蔡县。在今河南新蔡县境。
即狼楚河。今西藏西部象泉河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冈噶江“源出冈底斯山东南,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……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,山形似蹲象,故名。其山北麓有泉,出汇为池,西北流,有一水自
又名朝天宫。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)有闽人傅姓自福建迁台,带同湄洲朝天阁的妈祖神像在北港建庙奉祀。乾隆十六年(1751)大修神殿、拜亭、畔室等,其后多次重修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地震被毁,190
又作陶渚。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: 畿 “受诏作御楼船,于陶河试船,遇风没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孟津 “亦曰盟津,《尚书》 所谓东至于孟津者也。又曰富平津,所谓造舟为
一名北竿塘。即今福建连江县马祖列岛北北竿塘岛(长屿岛)。南宋中叶《淳熙三山志》列举闽江口外的岛屿, 已提到该岛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曾徙其民于内地。清代岛上设有烟墩,与南竿塘和迤南的白犬、东沙岛合置
明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南。明 《徐霞客游记· 粤西游日记三》: “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。”
在今湖南溆浦县南。古名序水。亦曰溆川。又名双龙江。源出鄜梁山,西北流入沅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 “入溆浦余儃佪兮,迷不知吾所如。”古称溆浦,又称双龙江、溆川。溆,又作序(《汉书·地理志》)。又名序溪
一作大佃堡。明万历六年(1578)置,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坦甸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长奠堡”条下:“大佃堡在宽佃东南三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