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陵

永陵
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。明十三陵之一,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。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永陵“在十八道岭,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,距长陵东南三里”。其规模小于长陵,但结构精巧为十三陵之冠。今存明楼较完整。墙垛、斗拱、飞檐、额枋皆用石砌。

②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,为清帝先世祖陵,关外三陵之一。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 初名兴京陵。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名永陵。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木、曾祖福满、祖父觉昌安、父塔克世的陵寝。

③即五代前蜀主王建墓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。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建》:光天元年(918),“建卒,年七十二。……庙号高祖,陵曰永陵”。

④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古乡何家村北。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。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,封南阳王。西魏大统元年(535)宇文泰杀魏孝武帝,立宝炬为帝,在位十七年。宝炬死后葬永陵。


(1)在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北。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。封土高13米,周长230米,其顶平坦如殿基状。陵前有石人、石兽、石碑多件。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,封南阳王。公元535年,宇文泰杀魏孝武帝,宝炬被立为帝,在位17年,但朝廷为宇文泰控制。宝炬死后葬永陵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即五代南唐烈祖李昇陵墓。见“南唐二陵”。(3)即“清永陵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劫布咀那

    即东曹国。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1:劫布咀那国“周千四五百里,东西长,南北狭。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”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东曹国又名“劫布咀那”。

  • 阎疃镇

    即今河北巨鹿县东北二十六里阎疃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巨鹿县图: 东北有阎疃。光绪 《巨鹿县志》 卷2塞堡: 东有阎疃镇。在河北省巨鹿县东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阎疃

  • 高台 (臺) 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北高台堡满族乡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高台营堡 “堡西烧荒口可屯兵,堡北黑土台可按伏”。

  • 和平墟

    即今广西藤县西北和平镇。清同治 《梧州府志》 卷2藤县: “和平墟 (在) 四十六都罗龙里。”

  • 鄠县

    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户县北二里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属京兆郡。隋大业十年 (614) 迁治今户县。唐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

  • 哈尔滨

    亦作哈喇宾。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。《金史· 太祖纪》: “穆宗亲迓太祖于阿勒锦村。”哈尔滨系阿勒锦的音转。清 《钦定金史语解》 卷3: 阿勒锦 “名誉也”。“阿勒锦” 系女真语 “荣誉”之意。初为小村

  • 那扶营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那扶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那扶营“为肇庆府恩平县交界地方。本朝康熙元年设都司防守”。

  • 鄂尔多穆逊站

    一作鄂尔国木索站。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 置,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清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 吉林二》: “崇古尔库站又东北七十二里至鄂尔多穆逊站。”

  • 阳素县

    北魏置,属武始郡。在今甘肃临洮县境,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其山

   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。东泇水发源于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5作 “旗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