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阳郡
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,治所在营浦县(今湖南道县西北)。隋开皇中废。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滁州置,治所在清流县(今安徽滁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、来安、全椒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滁州。
南朝梁天监十四年(515年)改营阳郡为永阳郡,治营浦县(今湖南道县西营山下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、宁远、新田等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,治所在营浦县(今湖南道县西北)。隋开皇中废。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滁州置,治所在清流县(今安徽滁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、来安、全椒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滁州。
南朝梁天监十四年(515年)改营阳郡为永阳郡,治营浦县(今湖南道县西营山下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、宁远、新田等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又作大原、太原。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春秋》:昭公元年(前541),“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”。《榖梁传》:“中国曰大原,夷狄曰大卤。”即“大原(1)”。
在今山西晋城市南小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小口“在凤台县(今晋城市)南九十里碗子城西。由西梁别径入山,至星轺驿南十三里会大道”。又引《山西通志》曰:“隋大业中,上登太行山,别开道九十里,以达河内御
1933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金溪、南城二县析置,驻水口村 (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33年11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闽赣省设。1933年由金溪、资溪、南城三县析置,治今江西省南城
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四十二里易隆。明为木密所驻地。原名洟笼,彝语 “洟” 为水,“笼” 为城,意即水城。
一名吴王矶、吕公矶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部龟山东端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9汉阳军:吴王矶 “在大别山侧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 “禹功矶” 条引 《府志》: “俗名吕公矶。元世祖尝驻跸黄鹤山,隔江
金兴定二年 (1218) 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桃园镇 (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)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置桃园县。(1)古县名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置于宿迁县桃园镇,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
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(前506),吴伐楚,“左司马戍及息而还,败吴师于雍澨”。即此。
唐上元二年(761)改典合城置,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自蒲昌海南岸,西经七屯城,汉伊脩城也。又西八十里至石城镇,汉楼兰国也,亦曰鄯善,在蒲昌国南三百里
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蒲塘镇。至德二年(757)改为抚康县。古县名。唐永淳元年(68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党州东。属党州。至德二载(757年)改名抚康县
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。清有千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