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暑礁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大现礁西南55海里。东北一西南向,长约26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上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十字火礁或西北调查礁。1947年改名永暑礁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永暑礁“全部由珊瑚礁构成,有许多干礁块露出水面,而以西南端部露出者最大。海水涌向礁块, 虽于微风微浪, 亦被击碎成破浪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大现礁西南55海里。东北一西南向,长约26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上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十字火礁或西北调查礁。1947年改名永暑礁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永暑礁“全部由珊瑚礁构成,有许多干礁块露出水面,而以西南端部露出者最大。海水涌向礁块, 虽于微风微浪, 亦被击碎成破浪”。
在今广东海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海丰县: 油坑营 “在县西,近归善县界”。
亦作孛罗、普剌、怕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:“既过瀚海军千余里,有不剌城,附庸之邑三五。”即此。
①《禹贡》九河之一。《尔雅·释水》郭璞注以为“河势上广下狭,状如马颊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高唐州载:“亦名旧黄河。 自直隶开州(今河南濮阳),流经朝城县及莘县、堂邑、观城、清平县界, 又历夏津县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四里长城边。清代有千总驻守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青山区东部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江夏郡江夏县: “有烽火山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郢州: 烽火山 “在江夏东北四十里。高十五丈。《梁典》 云: 武帝征齐,顿军于此,举烽火相应,故名”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改崇德县置,属嘉兴路。治所在义和市 (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)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崇德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崇德县置,治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南崇福镇。
①即今广东曲江县南乌石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卷11曲江县:有“乌石墟”。②即今广西陆川县南乌石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陆川县图:南有乌石镇。民国《陆川县志》卷5:乌石墟“在城南四十里沙井堡内,为南平
战国秦邑,故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招贤镇。《史记·甘茂传》 苏代谓向寿曰:“今公与楚解口地,封小令尹以杜阳。”即此。西汉改置杜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。《史记·甘茂列传》:苏代谓向寿
元置,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北。
又名朱溪。即今上海市金山县治朱泾镇。宋置大盈务。元置巡司。明初置税课局。清初置泖桥巡司。乾隆二十四年 (1759) 金山县徙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