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平军

永平军

①唐方镇名。(1)大历七年(772)以滑亳节度使为永平军。治所在滑州(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)。领滑、亳(今安徽亳州市)、陈(今河南淮阳县)三州。十四年(779)徙治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。兴元元年(784)徙治滑州。贞元元年(785)改为义成军。(2)唐文德元年(888)置,治所在邛州(今四川邛崃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西南,大渡河中游以东、以北地区。大顺二年(891)废。

②五代方镇名。(1)前蜀置,治所在雅州(今四川雅州市西)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废。(2)后梁改祐国军置,治所在大安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后晋改为晋昌军。


(1)唐方镇名。大历七年(772年)以滑亳节度使号为永平军,治滑州(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)。十四年移治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,兴元元年(784年)还治滑州,贞元元年(785年)改名义成军。(2)五代方镇名。梁改佑国军置,治大安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唐废。(3)五代方镇名。前蜀王建置,治雅州(今四川雅安市)。北宋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川郡

    东魏武定末改伊阳郡置,寄治北荆州城(即新城县,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北周移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陆浑村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置,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小新民屯

    即今辽宁辽中县东北新民屯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辽中县:“小新民屯位于县市东北,当县市往沈阳及由辽阳往新民县大路之交叉点。距辽阳一百十里,新民县九十里。户数七百,人口三千五百。”

  • 石门山

    ①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石门山在“(辽阳)城东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华表山”条下:“有石门山在司东南四十里。旧有石门砦,万历中,李如松救朝鲜,道出于此。”②在今辽宁朝

  • 祁皇陵

    即永固陵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北五十里方山上。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陵。

  • 柏泉山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 柏泉山 “在汉阳县西北。山下有景德寺,寺有井,古柏根蟠其中”。

  • 城阳州

    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城阳军置,治所即今山东莒县。二十四年 (1184) 改名莒州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城阳军置,治莒县(今属山东)。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莒县、沂水、莒南、日照、沂南

  • 小黄

    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黄歇说秦昭王曰,“以临仁、平兵(丘)、小黄、济阳婴城,而魏兵服矣”。西汉置小黄县。古邑名。又作黄。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北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黄歇

  • 隆庆右卫

    明永乐二年 (1404) 改居庸关千户所置,属北平都司。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北居庸关北口。宣德五年 (1430) 移治怀来卫城 (今河北怀来县东南),隆庆元年 (1567) 改名延庆右卫。清初废。明永乐三

  • 勐 (猛) 梭

    ①即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东南三十八里勐梭乡。宋大理时名木索甸。后改勐梭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梭” 为美丽,意即美丽的地方。②在今越南封土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
  • 玉融山

   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8福州《景物下》:玉融山“在福清县,今灵宝观。元(原)自石竹山,林真君骑虎上升之地,移于今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福清县:玉融山“在县治南五里,以山石融润而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