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唐县
即永康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。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,寻改为隆康。先天元年改为普康。”
即永康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。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,寻改为隆康。先天元年改为普康。”
唐安西都护府地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北(一说在今拜城县东赛里木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,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。”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东北,一说在今新疆
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六十里,西接旌德县界。为黄山余脉,雄据群峰西北。高耸特出,众峰环峙,宛若大山聚会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大会山在“县西五十里。高耸特出群山之上,晴霁时陟其巅,可以远望太平、
①亦名萆山。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。海拔575米。《元和志》 卷17获鹿县: 萆山 “今名抱犊山,韩信伐赵,使轻骑二千人,人持一赤帜,从间道萆山而望,后遂改为萆山。后魏葛荣之乱,百姓因山抱犊而死,故以为
北宋元丰四年(1081)置,属兰州。在今甘肃榆中县南二十里小康营乡。《宋史·夏国下》:元祐 三年 (1088),“夏人遂攻龛谷砦,砦兵及东关堡巡检等战不利,死者几百人”。七年 (1092) 废。绍圣
元北境部族,又译盎吉剌。在今俄罗斯安加拉河及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昂可剌者: “因水为名,附庸于吉利吉思,去大都二万五千余里。” 又载: 谦河流经吉利吉思境,“注于昂可剌河,北入于海”
在今山东鱼台县 (谷亭镇) 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鱼台县: 塌场口 “旧为运道所经。永乐九年,刑部侍郎金纯浚元人运河故道,引汴水自开封入鱼台塌场口,会汶水经徐、吕二洪入淮。汶水即泗水也。嘉靖九年,黄
即今福建大田县东南大仙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大田县:大仙山“在县南。有双峰插天,如仙人角髻立于云外,县之镇山也”。
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北东江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。面积56.9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江,人口 4000。明成化年间,江姓兄弟迁来居住,取名江哥庄;后演变为江格庄。清末,
亦作琵琶所。在今湖南江永县东南四十里枇杷所。明洪武二十九年 (1396) 置,属宁远卫。清初改设巡司,乾隆二十九年 (1764) 移于东安县东南石期市。在今湖南省江永县东南琵琶所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 115引 《盘山志》: “响涧自净业庵一带水与矶石相确,鸣声澈昼夜,泻至晾甲石下出山。” 晾甲石,相传唐太宗东征时三军晾甲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