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乐城
亦名银川城、银川砦。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,为宋与西夏必争之地。《宋史·徐禧传》:元丰五年(1082),“延帅沈括欲尽城横山,瞰平夏,城永乐……遂城永乐,十四日而成”。并移银州治此。旋为西夏所陷。崇宁四年(1105)收复,次年废为银川城。
又名银川寨。在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。北宋元丰五年(1082年)于永乐川筑,为银州治。位于横山东北,近无定河,为边防要地。旋为西夏攻陷。崇宁四年(1105年)收复,次年废银州为银川城。
亦名银川城、银川砦。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,为宋与西夏必争之地。《宋史·徐禧传》:元丰五年(1082),“延帅沈括欲尽城横山,瞰平夏,城永乐……遂城永乐,十四日而成”。并移银州治此。旋为西夏所陷。崇宁四年(1105)收复,次年废为银川城。
又名银川寨。在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。北宋元丰五年(1082年)于永乐川筑,为银州治。位于横山东北,近无定河,为边防要地。旋为西夏攻陷。崇宁四年(1105年)收复,次年废银州为银川城。
在今湖南醴陵市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姜岭 “相传有姜士会者居此。俗讹为姜维岭。数峰屏峙如障”。
一作砂堰。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“沙堰在州城东北。宋绍兴三十一年,金人围海州,魏胜拒之于北关,金人从间道渡河趋关后,胜领兵入城,金人欲越沙堰,圜城为营,胜据堰拒之,金人败退。”
在今广西阳朔县北五十里漓江边画山。清阮元多次来此,作 “清漓石壁图歌”,在山壁上刻“清漓石壁图”。
亦名车盘岭。在今陕西淳化县北箱屋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卷1:车箱坂“萦纡曲折,单轨才通,上阪即平原宏敞,楼观相属,即趋甘泉宫道也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20引《云阳宫记》:“车箱坂下有梨园,汉武筑之。”一说
即永康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。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,寻改为隆康。先天元年改为普康。”
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南军山镇北。《水经·汉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小军山南。”
唐南诏置,治所在通海城 (即今云南通海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通海县以南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区。宋大理废。南诏置,治通海城(今云南通海县附近)。宋大理时改置秀山郡。蒙
①秦都咸阳时置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渭水以南、终南山以北。秦惠文王时即开始兴建。至秦始皇时,先后在上林苑中修建了朝宫和宏伟壮丽的阿房宫前殿,还修建了大量的离宫别馆。西汉初荒废。武帝时复加拓展,周围扩至二百
在今河南杞县西南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 “郦生食其者,陈留高阳人也。” 东汉末,献帝封著名文学家蔡邕为高阳乡侯。在今河南省杞县西南。秦末郦食其即此地人,故对刘邦自称“高阳酒徒”。东汉末,献帝封著名
即今山西忻州市南之牧马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忻州: 牧马水在 “州南七里。源出州西南五十里白马山,东北流经三交村,有牛尾庄水流合焉。又东经州南,而东北入定襄县界,合三合水,下流注于滹沱。有灌溉之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