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目山
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
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
①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南大场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“月浦镇”条下:“又县东南四十里曰大场镇。宋尝置盐场于此,因名。”②在今广东汕头市西大场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大场镇“在县西
即今湖南涟源市东南三十六里杨家滩镇。旧属湘乡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湘乡县图:县西南有杨家滩市。
①1912年改宾州置,属广西南宁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。同年改为宾阳县。②1913年改宾州府置,属吉林省滨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宾县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(1)古县名
即春秋桑田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北沙河东岸。《北史·魏孝武纪》: 永熙三年 (534),孝武西奔 “至稠桑,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”。《元和志》卷6灵宝县: “稠桑泽,在县西十里。虢公败戎于桑田,即是也。”
唐天祐元年 (905) 改槀城县置,属镇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。五代唐复为槀城县。
在今福建平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平和县:长卢山在“县北十里。县之主山也”。
唐贞元十二年(796)置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镇安附近。后废。唐贞元十二年(796年)置,治今越南安沛省镇安附近。后废。
指今青海湟水两岸之地。汉时为羌、汉、月氏胡等族杂居处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。时羌降者万余人,充国上书武帝,“金城、湟中谷斛八钱,吾谓耿 (司农) 中丞,籴二百万斛谷,羌人不敢动
在今河北盐山县南。《汉书·外戚恩泽侯表》:元朔三年(前126)封公孙弘为“平津侯”。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公孙弘所封平津乡,在沧州盐山县(今黄骅市南旧城)南四十二里。”
即函谷关城。在今河南新安县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保定五年 (565),“冬十月辛亥,改函谷关城为通洛防”。又 《隋书· 李穆传》: “奉诏筑通洛城。” 唐贞观元年 (627) 新安县移治于此。在今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