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汉中府南郑县:老渚河“在府城南。源出笼盖山,东北流,注于汉”。
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县“柳关”条下:“又府东十里有东津渡,为汉江渡口。二关皆控汉江之险。”清设千总驻防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广元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绵谷县(今四川广元市)。九年(1376)降为广元州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广元路置,治绵谷县(今广元市)。属四川省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、梓
在今山西石楼县北马村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马村关“在石楼县西北”。
在今浙江象山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象山县:八排门港在“县南百四十里,与佛头山相连。港内多腴田,地下便于栖泊,倭船据此,剿灭为难”。
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芦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永春县:“芦地隘在县西北五十里新犁山下。亦嘉靖二年建。”
①古沙水 (蒗荡渠) 支津。在今河南郸城县境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: “沙水又东,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明水注之,水上承沙水支津,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。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
即今辽宁铁岭市东北二十里平顶堡镇。明《全辽志》铁岭卫境图:西北有平顶山墩。民国《铁岭县志》卷2:平顶堡在“城北二十里”。
又作东塘墟。在今河北青县东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景德元年(1004),“诏沧州、乾宁军谨视斗门水口,壅潮水入御河东塘堰,以广溉荫”。后废。
在今安徽无为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五亩尖山“在州北五十里。顶平五亩许,堪种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