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阳

武阳

①战国燕昭王时建,为燕下都,后属赵。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武阳台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孝成王十九年 (前247),“赵与燕易土……燕以葛、武阳、平舒与赵”。《水经· 易水注》: “易水又东径武阳城南,盖易自宽中历武夫东出,是兼武水之称,故燕之下都,擅武阳之名。” 西汉置故安县。

②战国时蜀邑。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周慎王五年 (前316),秦张仪、司马错伐蜀,“蜀王自于葭萌拒之,败绩,王遁走,至武阳,为秦军所害”。即此。秦置武阳县。


(1)古城名。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中易水与北易水之间。战国燕昭王建。为燕之下都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孝成王十九年(前247年),“赵与燕易土,……燕以葛、武阳、平舒与赵”,即此。(2)古邑名。战国蜀邑,后属秦。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周慎王五年(前316年)秦攻蜀,蜀王败走至武阳,即此。秦置县。(3)古地名。在今广东省乐昌市管埠西武水南。明嘉靖八年(1529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(4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歙县东部、新安江东岸。武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200。因村中最先居民为宋初自江西瑞金武阳镇迁来,为纪念原籍,新驻地仍命名武阳。产茶叶、木材、蚕茧、蜜枣。有制茶、缫丝、丝绸、生物化工、花茶、蜜枣综合加工等厂。有公路北至深渡接杭徽公路。新安江通小轮。(5)村名。在浙江省文成县西北隅。属南田镇。人口220。地处山间盆地,多雾,原名雾垟,谐音为今名。为明开国元勋刘基生卒地。有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立“明开国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”碑和刘基祖父刘庭槐墓。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普陀寺

    又名普照院。在今福建厦门市五老峰麓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 普照院 “(在) 厦门海岛五峰山中。五代时建,初名泗洲。宋治平中改今名。本朝康熙年间重建,改名南普陀”。在福建省厦门市五老山下。始建于唐。初

  • 太傅山

    又名书山、大章山。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书山“一名太傅山。以邑人卢光稠尝居山下,后赠太傅,故名”。

  • 偃月垒

    即却月城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西南。《水经·汉水注》: “沔左有却月城,亦曰偃月垒,戴监军筑。”又称却月城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。东晋元兴三年(404年)刘道规败桓振将桓仙客于此。

  • 经棚设治局

    1913年析克什克腾旗置,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(经棚镇)。次年升为经棚县。原属直隶省多伦直隶厅辖境,1914年1月划归热河特别区域,7月置局。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经棚镇

  • 牛埠

   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牛埠镇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卷3无为州:老牛铺镇在“州南八十里”。

  • 水城厅

    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。1913年改为水城县。据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4水城通判:“城外有河一道, 自城西分为二,环城流至城东南,复合为一,东流入乱山中。城之得名以此

  • 大信山

    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南帽子山,绵亘而南为大信山。”

  • 锦朝铁路

    从辽宁锦州至朝阳北票 (今北票市)。长113公里。为京奉铁路支线。1921年动工修筑,1927年建成。今为锦承线的一段。

  • 洞州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洞川郡钟离县 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北周废。

  • 汾水

    ①黄河支流。在今山西省中部。源出宁武县管涔山,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,在河津市西入黄河。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:“管涔之山,其上无木而多草,其下多玉,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太原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