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昌
①在今湖北鄂州市。三国时为吴国都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魏黄初二年 (221),“ (孙)权自公安都鄂,改名武昌”。吴黄龙元年 (229) 夏,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同年秋九月,“权迁都建业 (今南京市)”。又 《吴书 ·孙皓传》: 甘露元年 (265) 又“徙都武昌”,次年复归建业。
②即今湖北武汉市。元末汉帝陈友谅建都于此。
①在今湖北鄂州市。三国时为吴国都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魏黄初二年 (221),“ (孙)权自公安都鄂,改名武昌”。吴黄龙元年 (229) 夏,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同年秋九月,“权迁都建业 (今南京市)”。又 《吴书 ·孙皓传》: 甘露元年 (265) 又“徙都武昌”,次年复归建业。
②即今湖北武汉市。元末汉帝陈友谅建都于此。
又称西路辉特旗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) 设,外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所属十九旗之一。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西北部哈萨格图吉尔戛兰。古旧旗名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以额鲁特部辉特族置。为扎萨克图汗部
元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江口镇。
①西汉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即今四川资阳市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李严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(218),“盗贼马秦、高胜等起事于郪,合聚部伍数万人,到资中县”。即此。南朝梁废。②1913年废资州置,属四川永宁
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永川河。源出麦积山,北流入渭水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水出西南泾谷之山,东北流与横水合。……乱流西北出泾谷峡。……又东北历董亭下。……其水东北流注于渭。”
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,澜沧江东岸。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。《续汉书 · 西南夷传》: 永平十二年 (69),于哀牢地置永昌郡,“始通博南,度仓水,行者苦之”。《华阳国志· 南中志》: “孝武时,通博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灶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三灶镇在“邑西北十二里。向呼为周家庙,以先有庙而后成市也”。(1)在上海市南汇区中部。面积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灶,人口15
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南三里。唐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》 卷14: “相传燕建平中,济南太守胡谘,于此山窟得白虎,因名焉。”
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石门乡。地当石门山北、清江水合汝水(今抚河)之口。有石门渡。明王守仁于此置石门驿。
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白沙乡。明嘉靖《临朐县志》:白沙集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即今安徽由巢湖出口,东至芜湖市东北裕溪口入江的裕溪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江水自濡须口又东,左会栅口,水导巢湖,栅水又东南流,注于大江,谓之栅口。”古水名。又作栅江,即濡须水。源出安徽省巢湖。因下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