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威郡

武威郡

西汉元狩二年 (前121) 置,治所在姑臧县 (今甘肃武威市)。元鼎后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,武威以东及大东河、大西河流域地区。十六国时,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曾建都于此。北魏属凉州,治所在林中县。西魏复为姑臧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大业初,复改凉州为武威郡。唐武德初复为凉州,天宝初复改武威郡,乾元初仍改凉州。广德时陷于吐蕃。


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年)以匈奴休屠王地置(一说昭、宣帝时分张掖郡置),治姑臧县(今武威市)。属凉州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黄河以西、武威市以东及石羊河流域地区。东汉以后屡有伸缩。隋开皇初废。地当河西走廊“诸郡路道喉辖之要”(《三国志·魏志·毌丘俭传》裴注引《魏名臣奏》),水草丰美,畜牧业发达。十六国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皆曾建都于此。隋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凉州为武威郡。广德二年(764年)地入吐蕃,遂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摄湖

   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摄山旁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8: 摄湖 “在城东北五十里,周回二十里。《江乘县记》 云: 湖在摄山之侧,因以为名”。②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宿松县: 摄湖在

  • 石峡口

    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峡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山丹卫:“石峡口,右卫东八十里。两峰相对,下有石井。今石峡口堡及石峡口驿,俱置于此。”

  • 梅岭墟

    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86: 南雄州有梅岭汛。

  • 尸弃尼国

    即识匿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苦汗城(即帕米尔西部喷赤河东岸舒格南,今属塔吉克斯坦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识匿或曰尸弃尼, 曰瑟匿。”

  • 朱阳郡

    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置,治所在朱阳县(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七十四里朱阳关镇)。孝昌二年(526)废。西魏大统二年(536)复置,属东义州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废。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年)置,治朱阳

  • 巴尔哈孙河

   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南之五号河,注入岱海。《清一统志·察哈尔》:奄遏水下海“在(镶红旗察哈尔)南四十里。蒙古名黛哈池。……按黛哈池颇为巨浸,莽喀图、阿拉齐、巴尔哈孙共汇其中”。

  • 苇沙河设治局

    1921年析五常县置,属吉林省滨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苇河镇。1927年改为苇河县。1922年由同宾县析置,治苇沙河(今黑龙江尚志市东南苇河)。1927年升县,并改名苇河县。

  • 苏公堤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城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9惠州:苏公堤“在丰湖之左岸。绍圣间,东坡出上所赐金钱筑焉”。

  • 流水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左屯卫。在今辽宁锦州市东北二十里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大茂堡 “堡南流水堡可屯兵”。

  • 邺县

    ①战国魏置,秦属邯郸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西汉为魏郡治。东汉末相继为冀州、相州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为魏王,定都于此。三国魏都洛阳,邺仍为五都之一。十六国后赵、前燕、北朝东魏、北齐皆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