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威文庙

武威文庙

在今甘肃武威市城东南隅。据庙内 《凉州卫儒学记》 碑记载,始建于明正统二年 (1437),后经重修扩建。由东西两组建筑构成。西以大成殿为中心,前有泮池,后有尊经阁。东以文昌祠为中心,前有山门,后有崇圣祠。主体建筑大成殿,面宽、进深均为三间。殿内桁下墨书 “大明正统”、“三年肇建”,脊桁下墨书 “大清顺治重修”。尊经阁上下两层,均面宽三间,进深两间。清康熙 《重修文庙碑记》 有重修尊经阁高基瓴脊的记载。庙内碑石林立,其中西夏碑尤为著名。


在甘肃省武威市区东南隅。始建于明正统二年(1437年),后经重修扩建。坐北向南,由东西两组建筑构成。南北长170米,东西宽90米,总面积1.53万平方米。西以大成殿为中心,前有泮池、状元桥,后有尊经阁,中为棂星门、戟门。东以文昌祠为中心,前有山门,后有崇圣祠,中为二门、戏楼。左右祠宇、庑殿对称。主体建筑大成殿,面宽3间,进深3间,周围绕以回廊,平面呈方形,重檐歇山顶,高台基,前有月台。殿内桁下墨书“大明正统”、“三年肇建”,脊桁下墨书“大清顺治重修”。尊经阁,重檐歇山顶,高台基,平面呈方形,上下两层均面宽3间,进深2间。清康熙《重修文庙碑记》有重修尊经阁高基瓴脊的记载。庙内古柏蓊郁,碑石林立,其中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年)立《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》,又称西夏碑,尤为著名。文庙和西夏碑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岩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天全六番招讨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 (昂州)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废。

  • 冠朝墟

    即今江西泰和县东南三十里冠朝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7: 泰和县东南有冠朝墟。

  • 五回山

    又名五回岭、五虎岭、广昌岭。在今河北易县西南,与满城县接界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徐水“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,世谓之广昌岭,岭高四十余里,二十里中委折五回,方得达其上岭,故岭有五回之名”。又称广昌岭、青岭

  • 胖子店

    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仓山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1932年改仓山镇。

  • 黄蓬阱 (穽)

    又名南宁城。在今云南牟定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楚雄府定远县: 南宁城 “在县南,地名黄蓬穽。《滇志》: 宋绍圣中段氏臣高昇泰专国政,命云南些么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穽。元初立黄蓬穽百户,至元十二年改

  • 黄崖堡

    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承德府》 “黄崖堡” 条引 《方舆纪要》 曰: “水出古北口外,自大、小黄崖流入密云县境”; 又引 《畿辅志》曰: 墙子岭关 “北为大黄崖,又稍北为小黄崖,皆有堡”。

  • 火山军

   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)置,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)改火山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河曲县西北火山。辖境相当今河曲县地。属河东路。北宋治平四年(1067

  • 比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。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改属广平郡。北魏改置阳平县。隋开皇七年(587)改为饶良县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比阳县,移治今泌阳县,为淮安郡治。唐为唐州治。天祐三年(906

  • 白马墟

   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六十里白马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平南县图:东南有白马墟。

  • 龙潭县

    南朝宋文帝时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改为铜陵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文帝置,治今广东省阳春市东北。属新宁郡。齐因之。隋改为铜陵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