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功县

武功县

①战国秦孝公置,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水南岸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右扶风。东汉永平八年 (65) 移治故斄城 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林区永安村)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。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于中亭川复置,属扶风郡。治所在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为稷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雍州,开元元年 (713)属京兆府。北宋政和八年 (1118) 改属醴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属乾州,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名武亭县。元复曰武功县。明属西安府。清改属乾州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1年移治普集镇 (即今武功县)。

②南朝宋大明二年 (458) 改下辩县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。梁改为辅剑郡治。西魏改为武连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改下辨县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武功桥。为扶风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为武连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、渭河北岸。属咸阳市。面积392平方千米。人口41.2万。辖8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普集镇。秦孝公在今眉县境始置武功县,以武功山、武功水得名。今县境在秦、汉时为县、美阳、武功三县地。东汉移治故县城,在今县西南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武功为美阳(在今咸阳市杨陵区)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在中亭川(今武功镇)复置武功县,属扶风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雍州,大业三年(607年)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始平县地于今长宁乡置扶风县,在武功县城兼置稷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稷州及扶风县,武功改属雍州。天授二年(691年)复置稷州,大足元年(701年)废州。开元元年(713年)属京兆府。北宋政和八年(1118年)属醴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因避金显宗元恭名讳,更名武亭县,属乾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复名武功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咸阳分区,1950年属宝鸡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并入兴平县。1961年复置,属宝鸡专区;县治由武功镇迁普集镇。1968年属宝鸡地区。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中部。渭河由南界东流。为宝鸡峡总干渠和原下南、北干渠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为主,并产辣椒、蒜。是省粮、畜、禽及树木良种基地之一和小麦高产县。工业有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农机修造等厂,以玉米皮编织的地毯、提篮、沙发垫及各种装饰品著称。特产白皮蒜、辣椒干。陇海铁路、西宝公路北线横贯县境。古迹有王烧台、香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尚家坡先周遗址和教稼台、苏武墓、武功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泥城

    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武安州,蛮称龙泥城。”十七年(1280)改为武安州。

  • 金石宫墟

    即今广东潮安县西北金石镇。清光绪《潮州府志》 卷14: 海阳县 “墟市” 有金石宫墟。

  • 团旺

    即今山东莱阳市西南团旺镇。1949年五龙县由莱阳市南穴房庄迁治于此。

  • 刘夏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二十六里刘夏村。近年在村北出土有商代早期印纹陶罐、瓿及东周时代各种纹饰的印纹硬陶片、原始青瓷片等。被定为刘夏文化遗址。

  • 把平砦长官司

    ①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南六十里。后废。②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。寻属龙里卫。二十九年(1396)改属新添卫。清属贵定县。后废。

  • 沔阳郡

    南朝梁置,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。西魏置建兴县,为郡治。隋开皇初郡废。大业初改沔州复置,治所在沔阳县(今仙桃市西南沔城镇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仙桃、洪湖、天门、监利等市县及武汉市蔡甸区。唐武德初改为

  • 山枣市

    即今湖南湘乡市西南二十里山枣市。清同治《湘乡县志》卷1《市镇》有山枣市。

  •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

    位于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边界地区。1934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黔东印江木黄会合,成立了以贺龙、任弼时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,发动湘西攻势。11月,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,以湖

  • 夏、商时国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己姓昆吾、苏、顾、温、董……则夏灭之矣。”又《晋语一》:“殷辛伐有苏,有苏氏以妲己女焉。”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四上》:“苏氏出自己姓。颛顼裔孙吴回为重

  • 龙藏寺

    ①隋开皇六年(586)建,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②在今浙江嵊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龙藏寺“在嵊县北四十五里。梁天监二年建,号龙宫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