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正阳镇

正阳镇

①宋置,属颍上县。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七十里颍河入淮之口。因寿州(今寿县)有正阳镇在东,故此亦名西正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上县:正阳镇,“所谓西正阳也,下临淮津。……上有刘备、关羽二城。蒙古将董文炳所筑也。旁又有土城基。周三里,欲谓之张飞城”。

②亦名东正阳。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六十里正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祐二年(905),朱全忠攻寿州,“寿人坚壁清野以待之。全忠欲围之,无林木可为栅,乃退屯正阳”。胡三省注:“淮水流出颍、寿之间, 夹淮有正阳镇, 东正阳属寿州安丰县界,西正阳属颍州颍上县界。”明设正阳镇巡司。”


(1)在安徽省寿县西北部。面积5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正阳关。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镇,古寿春城西重要关隘,故以正阳关为名。1949年置正阳区,下半年设市,1950年改区。1953年置镇,1958年建公社,1970年复置正阳镇。地处淮河南岸洼地。渔业发达。有建材、农机修配、造船、食品、猪鬃加工等厂及货栈、仓库等。镇区沿淮河东岸分布。淮霍公路经此。为淮河重要港口及中上游之间航运转口站。为皖西地区水陆交通联接中心。纪念地有1929年中共中央交通站及1931年中共寿县中心县委联络站旧址。(2)在重庆市黔江区中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凉水井,人口 3240。清代因境内有朝阳洞,引《楚辞·远游》“餐六气而引沆瀣兮,潄正阳而含朝霞”中之“正阳”一词而得名。即始名正阳乡,后沿用。1958年建正阳公社,1983年复乡,2001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。是区蔬菜基地。319国道、渝怀铁路经此。(3)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东部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神庙,人口 2310。镇以境内古迹正阳洞得名。1950年设红旗乡,1961年改公社。1983年改名正阳公社,1984年改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。有农机、砖瓦等厂。有公路通市区。古迹有汉阳陵、李昺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塘

    ①即今江西南昌县驻地莲塘镇。初名齐荣村,明代改名莲塘。1949年南昌县迁治于此。②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万州: “东有莲塘巡检司。后废。”

  • 九里岭隘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九里岭隘“在府西七十里。山长九里,因名。其地平旷,近时常为营垒处”。

  • 五篆山

    一作武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东兰州:五篆山“在州西南”。

  • 赤水峡

    在今广西藤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赤水峡“峡南有岩。相传李白曾过此,谓之李白岩。峡与岩相对壁立,一水中流,林木蔚然,岚气朝夕不散。有赤水峡巡司。《志》云:赤水峡中有金环滩”。

  • 大娑婆山

    亦名婆娑山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33普慈县:“婆娑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其山绵亘数百里。”有大、小婆娑山之分。《寰宇记》卷87乐至县:“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。”《方舆

  • 芙蓉山

    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四十里芙蓉镇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永嘉郡永嘉县“有芙蓉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9温州乐清县:芙蓉山“西南上三峰有四耸石,并高三四尺,森然如芙蓉,红赤相映,因以为名”。②在今浙江临海市东。

  • 追邪径

    亦作涿邪径。在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南境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征和三年 (前90),“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余人出西河。……御史大夫军至追邪径,无所见,还”。

  • 罗渡镇

   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五十里罗渡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四川省岳池县东南部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渡,人口 7880。清光绪年间开市。以罗渡溪得名。1949年为罗渡乡,1952年析置罗

  • 景芝镇

   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五十里景芝镇。明万历七年 (1579) 设莱州通判驻此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) 移县丞驻此。在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。面积161平方千米。人口1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景芝,人口1.8万。

  • 黄土坑营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韶州府》 “高桥营” 条: 黄土坑营 “在县西南江东南岸,均防江要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