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阴城
东晋咸和年间平北将军平州刺史慕容皝建,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牤牛河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 东晋咸和八年 (333) 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,军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榆阴、安晋二城而还”。胡三省注 《通鉴》: “榆阴城盖在大榆河之阴。” 大榆河即今建平县东南流入大渡河之牤牛河。
在今辽宁省建平县东牤牛河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八年(333年)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榆阴、安晋二城而还”,即此。
东晋咸和年间平北将军平州刺史慕容皝建,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牤牛河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 东晋咸和八年 (333) 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,军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榆阴、安晋二城而还”。胡三省注 《通鉴》: “榆阴城盖在大榆河之阴。” 大榆河即今建平县东南流入大渡河之牤牛河。
在今辽宁省建平县东牤牛河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八年(333年)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榆阴、安晋二城而还”,即此。
即翟柤。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《逸周书·王会》:“《伊尹献令》,正北有且略、豹胡。”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上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云岩寺“即晋东亭献穆公王珣及其弟珉之宅。咸和二年舍建精庐于剑池,分为东西二寺,寺皆在山下。盖自会昌废毁,后人乃移寺山上”。唐时避太祖讳,改名武
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北蜚克图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蜚克图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①在今福建诏安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南诏县:东溪桥“在县东门外,长七十丈。嘉靖二十八年,创建木桥。隆庆五年重修,改曰通济桥。万历二十四年,易以石,仍曰东溪桥”。②在今福建漳浦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八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0:扶欢县“以县东扶欢山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扶欢山“唐以之名县。今谓之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扶欢山,“《旧志》:县有砦子山。明万历中,
即今江西上犹县西北营前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(1)在福建省长乐市西部、闽江下游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营前,人口1.2万。原名瀛洲,传明戚继光于此扎营抗倭,故名。1958年设营
在今河南商水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元十六年(800),韩全义“与吴少诚将吴秀、吴少阳等战于溵南广利原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商水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元十六年(800年),韩全义“与吴少诚将吴秀、吴少
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顺德县: 黄涌头营 “亦在县南。四面环海,设兵戍守。所辖有仰舡冈、三沥沙等哨,接新会县界”。
北宋置,属河间县。在今河北河间市境。
亦作秦家塘。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北华秦乡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秦家场“去城二百一十里。大庵汛移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