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水县
①三国蜀置,为梁水郡治,旋废。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复置,仍为梁水郡治。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。南朝梁末废。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南旧州。七年 (624) 为西宁州治。贞观八年 (634) 为黎州治。天宝后废。
古县名。(1)三国蜀置,治今云南省开远市境。属梁水郡。后废,东晋时复置。南朝梁废。(2)唐初置,治今云南省华宁县,属姚州。后废。
①三国蜀置,为梁水郡治,旋废。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复置,仍为梁水郡治。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。南朝梁末废。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南旧州。七年 (624) 为西宁州治。贞观八年 (634) 为黎州治。天宝后废。
古县名。(1)三国蜀置,治今云南省开远市境。属梁水郡。后废,东晋时复置。南朝梁废。(2)唐初置,治今云南省华宁县,属姚州。后废。
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禾市镇。元、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西。元于此置巡检司。
三国吴置,在今江苏常熟市北五十里。《宋书·州郡一》:“南沙令,本吴县司盐都尉署。吴时名沙中。吴平后,立暨阳县割属之。晋成帝咸康七年罢盐署,立以为南沙县。”三国吴置,治沙中(今江苏常熟市西北)。东晋咸康
①亦作丹扬郡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改鄣郡置,治所在宛陵县(今安徽宣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、江苏宁镇山南北和浙江天目山以西、新安江中上游南北之地。三国吴移治建邺(今南京市)。西晋分置宣城郡。
一作箕山。 又名香山。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五十里香山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巨洋水又东北合康浪水, 水发 (剧) 县西南山。 无事树木, 而圆峭孤峙, 巑岏分立。 左思
地区名。明时称云南昆明市以东地区为迤东。清置迤东道,驻曲靖府 (今云南曲靖市)。《清史稿·孙可望传》: 顺治三年 (1646),“可望入云南会城,遣 (李) 定国徇迤东。……定国亦定迤东诸府”。地区名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零绿县: “以零绿水名。” 五代南汉改属常乐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(980) 废入吴川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
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和平镇。清时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。即今福建省邵武市西南禾坪。清邵武县丞及把总驻此。
西汉置,属长沙国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南。以北有攸溪为名。东汉属长沙郡。南朝齐属湘东郡。梁、陈间改为攸水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为南云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)州废,县属衡州。五代梁时迁今攸县治
东汉析东缗县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里阿城埠。以县西北金乡山得名。西晋属高平国。南朝宋属高平郡。北魏移治东缗县城(今金乡县)。隋属济阴郡。唐属兖州。五代属济州。元属济宁路。明属兖州府。清
亦作班城、班里城、巴里黑、把力黑、板勒纥、必里罕。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十六年 (1222),“秋,帝攻班勒纥等城”。后为察合台汗国属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