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陵县
南齐永元间侨置,属南新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梁废。
南齐永元间侨置,属南新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梁废。
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大槲树。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陵高县治此。
清光绪十三年(1887)置台湾县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896年设台中县,以位于台湾岛中部而名。此后先后改设台中厅、台中州。1945年改设台中县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中市。1950年迁治丰原镇(即今台
亦作干沟铺塘。即今湖北宣恩县南十里干沟河西岸和平乡。清同治《施南府志》卷6《村集》:“干沟塘,(宣恩县)治南十五里。”
①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北旧县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“九曲溪在县东北三十里。萦回九折,流合大溪(汀江)。”②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九曲溪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出县西四十里三保山,东
在今河北定州市南门内。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开元寺“在州治南。中有大塔,宋咸平四年建,至和二年成,高十三级”。因宋代定州地处军事前沿,地位十分重要。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,利用此塔瞭望敌情,故又名料敌塔,或
本彰化县,日本占领期间于1933年设彰化市,属台中州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彰化市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彰化县。1950年复设彰化县。(1)旧市名。1945年置,治今台湾省彰化县。1950年并
①亦名老鹳嘴,即芦门河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世忠与兀术“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, ……兀术穷蹙, ……有献谋者曰: ‘凿大渠接江口,则在世忠上流。’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”。《金史·宗
①殷、周国名。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。《尚书· 牧誓》: “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卢、彭、濮人。” 孔传: “庸在汉江之南。” 公元前611年灭于楚,于此置上庸县。②即鄘。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。《汉书· 地理
西汉景帝二年(前155)改信都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深州、武邑、枣强、衡水、南宫、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。五年改为信都郡, 中元二年(前148)复为广川国。
亦作石罗子、泄剌失、失剌思。即今伊朗德黑兰市东南设拉子。元刘郁《西游记》:“失罗子国出珍珠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