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汭
古地区名。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,北接江苏高淳县界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为古桐水汇入丹阳湖隈曲处,即今南漪湖散流北入水阳江南北的水网地带。
古地区名。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,北接江苏高淳县界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为古桐水汇入丹阳湖隈曲处,即今南漪湖散流北入水阳江南北的水网地带。
东晋成帝司马衍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鸡笼山南麓。《元和志》卷25上元县:成帝衍兴平陵“在县北六里鸡笼山”。
元、明对今西藏前藏地区的译称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》 载:元宣政院依西藏地理建制,分为乌思、藏、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。明沿元制,分为乌思、藏及俄力思。乌思即前藏,约当今拉萨辖区、山南地区、那曲地区南部及林芝
一作布古什卡伦。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岸布加兹。清 《塔尔巴哈台事宜》 卷3: 博霍锡卡伦 “在哈尔巴哈北稍西七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南九十里、黄华河东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南。清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在辽宁南部黄海中。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南小长山岛,岛上有小长山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小长山岛“去(金州卫)城二百六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 “大山岛”条下:“又东南十里有小长山岛。”
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。东汉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以蔺邑置,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,属西河郡。东汉末省。
战国赵简子所立。在今山西和顺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高洋欲受东魏禅,“洋拥兵而东,至平都城”,即此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于此置平城县。即今山西省和顺县西仪城。东魏武定八年(55
又作丽阳镇。元属鄱阳县。即今江西景德市西南丽阳镇。古镇名。又称丽阳镇。在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。元属鄱阳县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元顺帝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“鄯嬉丙午,吴雄锋翼元帅王思义,克鄱阳之利阳镇,
①南朝梁改临江郡置,属南豫州。治所在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北齐改为齐江郡。②隋大业初改扬州置,治所在江阳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南江北地区及镇江、丹阳、句容,安徽天长、全椒、滁州
①在今安徽六安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龙穴山在“州东五十里,州境名山也。山脊有龙池,味甘美,亦名龙池山”。②在今浙江乐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龙穴山“在县东二十五里。两山相对,延袤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