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水
①一称桐汭水。在今安徽广德县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广德州:桐水在 “州西北二十五里。亦曰桐川。桐汭之名因此”。
②在今广东新会市北,东北距棠下镇六里。清道光 《新会县志》 卷2: “桐水一出磨耳坳,绕出大凹村之后,一自小径绕大凹村之前,与大径水合下岑村,兼并溪公坑之分流而汇于桐井,折而至枟蓢、罗冈以冲黎海与川水合。” 注中都水。
①一称桐汭水。在今安徽广德县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广德州:桐水在 “州西北二十五里。亦曰桐川。桐汭之名因此”。
②在今广东新会市北,东北距棠下镇六里。清道光 《新会县志》 卷2: “桐水一出磨耳坳,绕出大凹村之后,一自小径绕大凹村之前,与大径水合下岑村,兼并溪公坑之分流而汇于桐井,折而至枟蓢、罗冈以冲黎海与川水合。” 注中都水。
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昭苏镇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
即今江西大余县南黄泥巷。明、清皆有巡检驻防。
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保安乡。清同治 《江山县志》 卷2: 保安铺在 “南九十五里”。
一作华崶。即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。清时属龙溪县,有县丞驻此。民国改县佐。1928年于此置华安县。
即高句丽之乌骨城。在今辽宁凤城市区东南凤凰山与高丽山之间。周围全长十五、六公里,有南北二门。出土陶片、铁镞及辽、金铜印。明《辽东志》云:“城随山铺砌,可容万余众。”
辽置,为辽防城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中游北岸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“河董城,本回鹘可敦城,语讹为河董城。久废,辽人完之以防边患。东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。” “皮被河出回纥北,东南经羽厥入
①元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长兴州置,治所即今浙江长兴县。1362年复名长兴州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建平府。治所在威远县(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宁平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南宁省部分地。宣德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部,位于礼乐滩东南方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庙滩。1947年改名忠孝滩。
又名杨林浦、杨林河。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。为宋时诸大浦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:杨林塘“其上流承七浦塘及巴城湖之流,东经新塘而东,至州东北八十里花浦口入海。延袤几与七鸦浦相埒”。
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昭通府》:吗里城“在恩安县东五里。明万历间建。遗址尚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