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君山
在今浙江桐庐县东北分水江入富春江处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严州: 桐君山 “在桐庐。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,人问其姓,指木示之,因名山曰桐君山”。
古称浮玉山、小金山。在浙江省桐庐县城北,富春江与分水江交汇处。海拔67米。山顶有桐君祠、白塔、江天极目阁等建筑。临江绝壁处有摩崖石刻,其中有唐大历八年(773年)篆书石刻,尤为珍贵。
在今浙江桐庐县东北分水江入富春江处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严州: 桐君山 “在桐庐。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,人问其姓,指木示之,因名山曰桐君山”。
古称浮玉山、小金山。在浙江省桐庐县城北,富春江与分水江交汇处。海拔67米。山顶有桐君祠、白塔、江天极目阁等建筑。临江绝壁处有摩崖石刻,其中有唐大历八年(773年)篆书石刻,尤为珍贵。
即灵关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芦山县: “西北有临关,旧曰灵关,正统初更名。有临关巡检司。”
1914年以安仁县改名,属江西豫章道。治所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1927年直属江西省。1961年迁驻邓埠镇,即今治。在江西省东北部。属鹰潭市。面积937平方千米。人口34.8万。辖6镇、5乡。县人
唐武德八年 (625) 置蒲塘驿,贞元中改为场,属寻阳县。在今江西德安县。五代杨吴顺义七年 (927) 升为德安县。唐置,治今江西省德安县。属浔阳县。以地有蒲塘得名。五代吴顺义七年(927年)升为德安
即白石垒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。其地本名白石陂,后人在此筑白下城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:元嘉二十年(443),“车驾于白下阅武”。即此。南朝齐、梁时为南瑯玡郡治。唐武德时改金陵县为白下县
亦作临甾、临菑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西周初封太公望于齐,建都于此。春秋、战国时齐国均都此。战国时手工业有冶铁、制陶、纺织等,商业繁盛。稷门下聚集许多学者讲学,是当时经济、文化中心。《战国策·
①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定陶县: 荆城,“ 《旧经》 云: 按 《皇览》 冢墓记,是战国时魏将庞涓与孙膑相持处”。②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南四十四里石牌镇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聘传》: “
清代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,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、卓索图盟、昭乌达盟和锡林郭勒盟。旧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,即哲里木、卓索图、昭乌达、锡林郭勒四盟。卓索图盟已于1950年撤销,划归热河、辽宁、内蒙古三省
在今贵州遵义县南。《明史· 李应祥传》: 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,讨杨应龙乱,镇雄土官陇澄 “遣部将刘岳、王嘉猷攻拔苦竹关及半坝岭”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土司杨应
唐天宝元年(742)改荆州置,治所在江陵县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荆门市以南,石首市以北,枝江县以东,潜江市以西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荆州。唐天宝初改荆州置,治江陵县(今属湖北)。
明永乐五年(1407)属新安府。治所在长津县(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嘉禄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东部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入安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