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桂山

桂山

①一名玉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 桂山在 “县北二里。俗呼圭峰,唐僧一行至此,有黄云覆之,因名黄云山。上多松竹,瀑泉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 引《寰宇记》 云: 桂山 “在新会县西南三十四里,产翡翠孔雀”。

②亦名桂岭。即桂原山。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曲江县: “桂山多菌桂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 桂原山在 “府西北四十里。亦曰桂山。宋 《李渤记略》 云: 山之盘礴方广几千百里,峻极崇高几五千仞,青峰碧嶂,云霞所栖,为郡之望。上有温泉三穴,其下桂水出焉”。

③在今广东始兴县西南一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3南雄州: 桂山 “在始兴。陵阜屈曲,桂木丛发,清香满谷,人多取以为药”。

④在今广东乐昌市北三里,为县之主山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五指山 “在乐昌县北五里,桂山之后”。

⑤又名北山、越王山、四望山、风洞山、叠彩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叠彩山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 “桂山之奇,宜为天下第一。”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桂山 “在府治东,三峰连属,城中望之,前峰拔起,如狮子昂首状。有岩桂生其巅。 次峰宛转, 横亘一坊, 俗号北山。从峰��郁积,是为叠彩崖。旧号越王山,顶有石坛。世传五代时,马殷所筑”。山腰有贯穿南北的风洞,洞口有元晦 《叠彩山记》 石刻,洞内有唐宋造像,宋、明、清摩崖诗画题记。


(1)在广东省始兴县西南。陵阜屈曲,山多桂树,故名。《方舆胜览》:山幽水秀,花木长春,几案户庭,皆石琢就。(2)在广东省河源市西南部。以盛产桂树故名。主峰海拔1056米。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。山中有北宋皇妃邝氏墓,并有瀑布古庵,为“河源八景”之一。(3)即“叠彩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榴江

    在今广西鹿寨县南石路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柳州府洛容县:“东有平乐镇巡检司,治石榴江。后迁县东北中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平乐镇巡司“在(雒容)县东十里石榴江。万历十四年迁于此(中渡)”。古水名。在今

  • 句屚县

    即苟屚县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石室县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咸和间葛洪“闻交阯出丹,求为句屚令”。即此。

  • 石经山

    又名白带山、��题山、云居山、小西天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。山因藏石经而名。山有石经洞,下有云居寺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:“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,募缘凿石为板,刻经一藏

  • 八岭山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江陵县:八岭山“在府西北三十五里。山上有八岭”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北8千米处。因有崇岭八道得名。又因山势蜿蜒如龙称龙山,俗称八宝山。属荆山。南

  • 泽心寺

    东晋时建。北宋时改名龙游寺。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镇江府: 金山寺 “梁天监四年武帝亲临泽心寺,设水陆会。今寺中尚有梁王殿”。

  • 牛心顶子

   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牛心顶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海龙府:“牛心顶子至郭大桥入吉林磐石。”

  • 彰武军

    ①五代方镇名。后唐改忠义军置,治所在延州 (今陕西延安市东)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周广顺元年 (951) 吴越改威武军置,治所在闽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 复改威武军,次年废。五代

  • 木稀山

    又称木稀峰。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毕节卫:木稀山“��崖陡峻,石磴崎岖,仅容一马,设关以守其险”。

  • 西沙洲

   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北,位于赵述岛西约3海里。是宣德群岛最西的一个沙洲。东西长800米,宽约400米。面积0.2平方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船暗尾、船晚尾,意即“船暗”(赵述岛)尽头之处。1935年

  • 九嵕山

    ①又名九宗山。在今湖北孝昌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7引《宋永初山水记》云:“其山环阜叠嶂,林麓深杳,中有圆明寺,大谿横前,景物幽趣。盖不减长安之九嵕也。”②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谷口县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