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吉麦玛土司
清末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东北境子曲上流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上: “格吉麦马、格吉班马、格吉得马三族,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。”
清末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东北境子曲上流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上: “格吉麦马、格吉班马、格吉得马三族,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。”
①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东南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八年(前545),齐庆封“奔吴,吴句余予之朱方”。即此。后属楚,更名谷阳。秦于此置丹徒县。②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。因南徐州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慈利县置,属澧州路。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北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慈利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慈利县为州,治今湖南省慈利县北。属澧州路。辖今湖南省慈利县地。明洪
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三十里。一名朝阳山。又名留翎礸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华阴县志》: “世传杨伯起葬时,大鸟落毛于此。”
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北黄冕乡。旧属永福县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永福县图: 西南有黄冕墟。
又作嵩厦或嵩下。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里崧厦镇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引 《万历志》: 嵩城市 “在县 (旧治丰惠镇) 西北六十里”。
①西汉置,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境。东汉灵帝末年侨置于新丰县(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十四里),属京兆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省入新丰县。太和九年(485)复置,迁治司马村(今临潼县东三十二里泠川河畔)。北
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漳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三年(782),马燧等讨田悦,“诸军屯于漳滨,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……悦将王光进以长桥降”。②又名蛟桥、荆溪桥。在今江苏宜兴市城南。《寰宇记》
一作栎邑。春秋时属晋,在今陕西西安县东北武屯乡古城村附近。战国时入秦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孝公元年 (前361),“徙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缪公之故地”。后于此置栎阳县。(栎yuè) 古邑名。又作栎邑。
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》: 表恩山 “在鄱阳县西南四十里。滨鄱阳湖。每春水涨,则山在湖中”。
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二十六里新市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泰兴县东南有新镇市。